Jan 1
2007年8月15日开始试营业的君悦桑拿不知什么原因,开业刚刚两个月即关门大吉,不知有没有朋友知道其中的缘由的?笔者仅仅在其关门前在门前见过一大群人似乎在集会,交涉什么。附近还要警察。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12月14日左右,笔者惊奇的发现,君悦门里的灯亮了起来,没过多久,楼上的霓红灯广告牌也亮了起来,但仔细一下,有些不一样,君悦变成了君怡。很想有知情的朋友聊聊里面的内幕。
Dec 2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盘活的海南第一高楼近日华灯初上,倒有一翻气象。
Dec 19
让韩国去申遗又何妨?

什么东西都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这是人的劣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遗产上,国人也不例外。许多的文物古迹,没人“抢”时让在那自然的残败,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保护也没多少人理睬,甚至有的还加入到损坏者的行列。传统的文化不去好好的学习继续,一边横加指责,一边一味去推崇外来的文化,最后自己的没有学好,外来的又学不像,弄成一个个没根没本不中不洋极度虚无主义的心灵。传统即使是有不足的地方,先继承才能批判,很多年轻人连他要批判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回事,却妄加评论甚至谩骂,这是对祖先和历史的不敬!有的根本没弄清楚历史是怎么回事,却去对前辈前人随意指责乃至以不知从哪个地方看到所谓幕后来抹杀前人先人的功绩,本身就是不客观、不理智、不明智和愚蠢的做法,想想自己都弄不清从哪来的,有什么资格在那对前人对传统文化指指点点?真是浅薄!
浅薄是当代许多青年人的通病。上几代人如果说普遍没有什么文化,那是因为条件不好,但是他们至少懂得对传统文化和先人的敬畏,我们不会说他们浅薄,而现在政府和整个社会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却培养出许许多多不认祖的子孙。 “五四”以来,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在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无可否认的,虽然现在看来,批判得似乎有些过了,但是那时的批判是在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苦楚和对封建传统继承学习和充分了解基础上的批判,正因为熟知传统,所以批判得才那么激烈,而现在有的年轻人也摆出一副“五四”青年的架势,对中国现代近代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肆意否定,敢问你经历哪个旧社会又是从哪个深受其害的旧社会苦水壳里爬出来的?
Dec 18
公务车牌取消了,军车警车呢
今天早上从东往西过丘海大道往南海大道西段步行,遇到一辆特牛的车,远远的看好像是猎豹越野的,车牌上的字红红并,有前面有WJ,后面的数字前有个B,接下来的数字给个面子就不说出来了。该车目的路线是从西往东,在卖宝马的那家店东边的小叉路口左转。
这辆车牛在哪里呢。一大早走人行道的人不少,该车却走上了人行道;走上人行也就罢了,还逆行;逆行也就罢了,还对人行道上正常行走的行人猛鸣喇叭!实在过份!这辆即使是从秀英大道开出来,再到丘海大道路口绕个弯也不是很长的路,是为了节约吗?如果有这位心,老百姓倒还可以宽慰些,但是肯定不是!是赶时间吗,走大路中间也恐怕比人行道逆行不会慢。起码的交通规则是应遵守的,老百姓的安全和权利不能当儿戏!大家有空都去查,这样的车既然在附近是不是有单位,看看是哪个部队的在这横行霸道,丢部队的脸,破坏部队形象和军民关系?
此次政府取消政府公务车牌,是顺应民心,老百姓拍手叫好,但同时对一些特权车提出了质疑:什么时候动动他们的车牌和特权?鄙人以为,对于急救、抢险、紧急勤务等任务,给特权是完全应该的,军车警车换车牌倒是没有必要,民用军用区别开来还是有必要的,但是特权是该约束一下。本来,这些在特权环境中工作的人头脑的特权思想就自觉不自觉的不时显露出来,如果再给些特权,难保他们不拿鸡毛当令箭,把特权扩大化。特别是军车的特权应该是战时的产物,和平时期对特权应有所限制,要使用特权也只能用在执行公务过程中。
Dec 18
大特区讲坛,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大特区讲坛从9月8日开坛讲“经”以来,已顺利举办了14场讲座,内容涉及金融投资、历史文化、励志教育等多个方面,整体来说都相当精彩,让老百姓定期享受了一顿顿文化大餐,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这从讲座基本场场爆满,会场纪律多次受到主讲人好评,还有很多市民为抢不到门票叫屈可见一斑。这反映了市民们求知欲望强烈,素质也在熏陶中逐步提高,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然而,笔者也注意到,从主办方公布的讲座安排表和实际的讲座内容来看,应邀前来讲“经”的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名流等清一色是从岛外请来的,仅有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博导的头衔中有个是“海南省政协委员”。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讲座的安排似乎有意无意中也没有走出这个俗套。当然讲坛举办之初就表明了主讲人来自全国各地,既然是各地,为什么东道主海南的社会各界名流特别是高校迟迟没有主讲人亮相呢?难道本地就无人能登大特区论坛这个大雅之堂?还是主办方另有打算?海南也有不少领域的科研在全国能占一席之地,也有不少学者、专家在自己的领域内颇有建树,自成一家,且不说大特区讲坛的规格是不是很高,但是如果连本地开设的讲坛连本地都没有人被邀请去讲一讲,那多伤自尊!特别是在内地同行面前,本地人也会觉得脸上无光的。我在这私下揣测,也不知本地专家、学者、教授们是不是会有这个心理。不管怎样,看到主办方公布的安排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分页: 87/95 第一页 上页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