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0
海南摄影记者的处境
-----兼重谈海南记者的地位
最近,南海网发表了一位网友的文章,诉说了身为摄影记者的苦恼,作为一名从事过新闻工作的摄影爱好者,本人深表同情和理解。在此,我想发表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事先声明有的看法可能会引起一些朋友或者媒体的不快,砸砖头时还请手下留情。
海南摄影记者的处境是海南记者整体的一个缩影,而且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摄影记者面临的困惑是多重的,而且并不是现在才有,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与进入摄影记者行列相伴相生,从来没有解决过。首先是装备上的困惑。论装备,我见过的,诚然如网友文中所言,海南日报做的最好,这当然与报社的性质和实力有关。据了解,新华社海南分社的装备也是不错的,应该说他们者二处于第一世界。其他本地媒体也不是全没有配备器材,只是相对来说不够专业,而要想自己的装备专业些,得靠自己。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媒体的摄影记者完全得依靠自己解决装备问题,这无疑是一个难题。在经济条件不充实的条件下,大多数记者只有牺牲装备的专业性和作品的品质。但是这种差距确实存在,而且很大。据了解,海南日报等媒体摄影记者过去淘汰的器材,有的媒体在用的器材还不如它那么专业和高档,即使装备给这些媒体,它们的记者不知有多高兴。不过报业集团成立后,日报摄影记者淘汰的器材较少外流处理,而转为调配给子报等集团下属媒体使用。
Apr 9
怎能啥事都说是“作秀”?

早就媒体上频频出现“作秀”字眼有所反感了。

真不知现在有的人心怎么了,好的行为就是看不惯,非得说成是贬义的值得批判的“作秀”才高兴。也许是见恶行太多了,对好的行为举动反而不习惯了;也许是被人欺负惯了,“贱”惯了,有人对他好一点,他就说是“作秀”,大有不想接受和认可的意思。以至于一些平常日常应该做的工作行为也都被人怀疑是作秀,如新官上任微服私访,大刀阔斧推行“新政”,重拳出击打击腐败和不正之风等等。这些本是正常的公务行为,是职责所在,不是什么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刻意壮举,行为人大到国家主席、总理,小到乡长、村长、居民社区负责人,他们也没有必要也不用刻意去做,为什么有人就觉得不正常了,是在作秀呢?吃饱了一时没事做的不妨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Tags:
Apr 8
颂宗追远从娃娃抓起
正当海南人慨叹海公寂寞的时候,在第一个例入公假的清明节,有了网友和民间自发的对海瑞的纪念活动。而中间最为可喜的是不少家长带了他们的孩子前来祭拜海公,这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颂宗追远,(抑或慎终追远?)本是中国人的美好传统,但是不知在什么时候人们慢慢把它淡忘了。不孝敬,不认祖的事常闻于耳,至于不知感恩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也屡见不鲜,国人似乎是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好在仍然有不少贤达之识没有忘记中国的这个国粹,时有疾呼奔走。也好在仍然有不少明智的家长也没忘记自己的好传统,在拜祭亲人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祭拜先贤先烈。这是对中华美好传统的进行传承和发扬的功德之举!他们知道,这个传统不能丢,特别是在下代手中更不能丢。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胜过留给子孙财产无数!其实,我们也都知道,让孩子学会尊敬先人,也就是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作为家长的自己,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让我们感谢这些贤达之士!让我们感谢这些伟大的家长! 颂宗追远从娃娃抓起,但愿有更多的家长加入到这个发扬中华美德的行动中来,但愿有更多让人感到振奋的活动在各地开花!果能如此,复兴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望,华夏文明振兴有幸!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Apr 7
包拯何时姓尹?
前几天看三亚台的电视剧,偶尔看到了关于老版包青天的广告,忽然听到一句解说:“开封府  (停顿)尹包拯。。。。。。”长文件mp3:
Windows Media Player文件

短文件
Windows Media Player文件

MP3:
Windows Media Player文件
包拯原来姓尹啊,我怎么不知道呢?莫非是弄出的什么戏说之类的新片子,把名子改了?
为探个究竟,专门调到该台等到广告,把屏幕拍了照片仔细查看,确实是“开封府尹包拯”,不过是配音员解说时把断句停顿弄错了,在“府尹”分开成两个字分别与前后两个词合在一起念,播出的效果就是“开封府”、“尹包拯”,包拯改姓尹了。想必是配音员只知有开封府,不知有府尹之官职,才弄个贻笑大方。低头一想,配音员如果不知道这个文史常识也就罢了,怎么这么大个三亚电视台在审片时就没有听出来的?也真是让人感到惊讶。从第一次听到,到今天已过去一个星期了,今天打开电视选台时路过三亚台,正巧又看到这个广告,谁知广告依旧,更感不可思议!于是草写下此文,以作个提醒,以免影响三亚强力打造的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啊。
声明一下,本人不是大方之家,只是觉得这解说错的太明显了,把包拯给改了姓,为他有点打抱不平,想必他老人家在天上也是哭笑不得的。至于当时包拯在开封府当时的任职是不是府尹,还请各位大方之家赐教,本人如手头方便,也要去查查有关资料,为包青天正名。
刚写完,想起有个同样的错误在海南某台也曾出现过,就是在播放武当张三丰的片子的时候,字幕上把张三丰的名字搞错了。乍一看,还以为上什么新拍的片子,认真一看,是已经看过的张三丰!看来,媒体人员真的要加强下文史基本功,至少得在认真二字上多做些功课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Apr 5
丰碑自在人心,寂寞岂因孤坟?
感谢南海网组织了4月4日的凭吊海瑞的清明节活动。
对海瑞最早的印象源于历史教材和新闻史关于《海瑞罢官》的记录,但是一直知之甚少。不想参加工作后,来到了海瑞的故乡,并和海瑞的故居成了近邻。
说来惭愧,虽然,故居去瞻仰过多次,但是海瑞墓却一直没有去过,因为一直不知道在哪里。印象中好像说很偏,所以虽然常想去拜祭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因为南海网的这次活动,才知道,海瑞墓虽然离市中心较远,但是现在并不偏僻了。经常经过的海瑞桥头即是海瑞的安息之所,而且有公交车专线到达,我竟然还去找的士,真是孤陋寡闻!
据南海网透露,报名参加活动的有150人左右,但是实际到了大约有300人,有很多朋友虽然没有跟贴报名,但是也如约而来,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壮观。不约而同赶来的,还有三三两两的市民百姓和游客,他们自觉而又戚诚地烧香祭拜,场面让人感动,足见海公丰碑自在人心。近来不少网友在网上发文说海公寂寞,我想今年第一次将清明例为公假,就有这么多的人来拜祭,说明老百姓心里还是想着他的,只是往年工作忙,没空来了吧。
要说寂寞,纵然是孤坟一座,也应该不是海公感到寂寞的,他如果感到寂寞,那也是他的追求和他的精神世界。一个清官,在众人皆浊我独清的社会里,没有一呼百应,所坚持的信念也许为同僚所不容,他像一个独行侠在空旷的黑夜里独自前行,独自呐喊,却没有回声,那该是多么的寂寞!虽然老百姓理解他,支持他,但是老百姓的支持只有道义上的,精神上的,他们没有权力和力量去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和追求。只有整个朝庭都能像他那样清正刚直,才能真正为民请命,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他的精神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果能如此,海公应该不寂寞了!
然而,青山依旧在,毕竟东流去。历史注定了海公在他的时代他是寂寞的。他的理想和追求还得靠今人和后人传承和发扬,但愿我们的时代能满足他的愿望,让他笑慰地下,做一个不再寂寞的海公!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分页: 84/96 第一页 上页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