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9
“锦上添花"还是“掠人之美”?    一补一删一有一无彰显编排艺术
---------关于《海南日报》阉割式转载拙作《“最美国事”引发“最美效应”》的回应

《“最美国事”引发“最美效应”》一文是本人在三亚工作期间构思,于海口完成的一篇随感,于5月6日发表在本人的个人博客及南海网阳光岛等社区。承蒙大家亲睐,文章被南海网新闻中心栏目及《海南日报》(见5月8日《海南日报》第5版)等媒体转载。作为前一篇随感《原来国事也可以这样别有风情》的续篇,它和后续文章《“最美效应”给海南带来做足“最美”经济契机》以及前文形成一个系列。其中前文也曾被《海南日报》(见4月18日《海南日报》第7版“网事”)等多家媒体转,并且文章被谭丽琳女士等人的文章引用,在此对网友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对《海南日报》等媒体及编者对本人文章的欣赏表致以由衷的谢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回想起被《海南日报》转载的两篇文章(如文章确实有可取之处可以按转载要求进行转载),我觉得对《原来国事也可以这样别有风情》(以下简称《最美国事》)的编排处理要高于对《“最美国事”引发“最美效应”》(以下简称《最美效应》)的编排处理。这样说并不是不是因为前者突出了本人文章,而后者没有。这里有两点理由:
May 8
“最美效应”给海南带来做足“最美”经济契机

海南的四月让人眼花缭乱,海南的五月让人过足最美瘾。从最美国事到最美传递,海南充分发挥自身美丽优势,为中国为世界展示了一个美丽的海南岛,为在世人面前博得了好彩头。

诚然,最美效应可喜可贺,然而如果仅仅陶醉在由最美效应带来的赞美声中,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敏锐的看到,最美效应对海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这个机遇也不仅仅是改善世人对海南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是人们给予海南做足“最美”经济契机。最美经济并不只是表面的好看,它更要求全面改善海南经济环境、优化海南产业结构、提高海南经济水平。一句话,就是要以最美为标准。
May 6

从“最美国事”到“最美传递”,海南引发“最美效应”
-------写在海南奥运火炬传递完成之际

自从4月份首次在中国三亚举行最高规格的国事以来,这个中国“最美国事”的画面令国内外观众耳目一新,倍受人们瞩目和称颂,以至于有网友认为其可堪称绝版。网友的这个评价在从最大程度上表达了对这种国事新气象的推崇,这种赞美无可厚非,但是笔者以为,与其说是绝版,不如说是“空前”。正如本人在一篇博文里写的一样,三亚的外交形式是一个创举而且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空前却不绝后,一个由“最美国事”引发的“最美效应”正在海南各地形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海南的朋友也许应该记得,三亚国事和博鳌论坛之后,当地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最美国事”的影响,开始在各种大型活动中考虑充分展示海南的椰风海韵、碧海蓝天、阳光绿树沙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型庆典活动基本都把户外作为第一考虑,而且成为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即使是一般安排在晚上举行的晚会也都有意识的提前到下午五六点左右开始举行。这里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紧随三亚国事和博鳌论坛之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庆典活动首先就定在美丽的西海岸边五月花广场举行,但是因为下雨,只好改在室内举行。但是天气好转后,晚上的由中央电视台现场参与直播的大型庆典晚会还是搬到了户外新落成的世纪广场举行,这也许是这个广场第一次迎接这样的大型庆典活动。有心人会发现,虽然户外举行晚会在海南并少见,但是为了充分展示海口地标世纪大桥和椰树交相掩映的美景,这台晚会的开活动始时间却是下午六时半左右,这在处于中国南端的海口来说,是一个仍然充满阳光却并不炎热的温馨时刻。这样天然与人工相融为一体的舞台背景,美丽迷人,让人陶醉。
May 5
三亚火炬传递结束,很累很伤心却有欣慰


三亚火炬传递结束,晚上举行起庆典晚会《凤舞天涯》。


感触:很累却有欣慰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两位素不相识的朋友。因为本人重感冒两个星期不见好,跟了一天火炬,体力不支,直冒虚汗,连拿相机都似乎有些累,越是到了最后关头,同行争挤的厉害,难以与之抗衡,不少照片糊了,可惜!而且,甚至于中途一个闪光灯被挤掉了也不知道,伤心。然而欣慰的是,在晚会现场,两位好心人见我的神态,很关心我。先是一位海军的嘉宾将自己的凳子让给我坐,后是我坐下后,一位姓王的阿姨见我直抹汗(估计脸色难看),悄悄递给我一瓶水,让我非常感动。在此要向两位好心人致谢。

另外如果有哪位朋友在现场捡到了闪光灯,让我再次幸运,请在此跟贴,万分感谢。

下面有两位好心人的照片。一位是海军子弟兵,不及问姓名,一位是海口的王阿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May 2
关于奥运圣火传递第一棒的两个疑惑

一、香港和三亚到底谁是中国境年第一棒?

这几天看新闻,关于中国境年第一棒的报道,香港市民的说法是他们是中国境内传递第一棒,而海南媒体的宣传则说,三亚是中国境内第一棒(见5月2日中央台和海南台新闻)。到底谁是第一棒?事实上香港传递早于三亚,内地媒体所说的“中国境内第一站”的说法到底作如何解释,有点看不懂。中国境内难道不包括香港?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二、从谁跑三亚“第一棒”看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谁跑中国内地三亚第一棒,国内媒体传的沸沸扬扬,众说纷纭,各种猜测都有。有的媒体曾报道谁谁谁,有根有据,弄的是真的似的,立马就有相关组织出来否定。这又何必?根据5月1日正式公实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他们想知道的不涉及国家安全秘密等以外的信息,奥运火炬传递第一棒不是什么国家秘密,既然大家关注,有的媒体进行报道或者猜测,而有关组织又要出来澄清,何不干脆早点顺应民心,省得有的媒体瞎传误导,访反而造成不良影响,也浪费社会资源。
分页: 80/96 第一页 上页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