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2
给孩子哺乳不是救灾是什么
-----从“警察妈妈”被破格提拔网友“悔”青肠子反思救灾观念

据新华网报道,在5•12地震后为灾区婴儿哺乳、以博大母爱感动中国并被誉为“警察妈妈”的江油市公安局普通民警蒋晓娟,已被正式任命为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

在此之前,围绕警察妈妈的事迹和提拔消息的传出,网上舆论从普遍赞扬转向质疑增多。一是网友对这种干部提拔机制提出质疑,二是对这种行为值不值得提拔表示提出质疑,三是对蒋晓娟有没有能力胜任领导岗位表示担心。为此,更有好事者“悔”青了肠子,感慨为什么自己不是个女儿身,也好去四川救灾。按照这种逻辑,恐怕是女儿身了也得后悔这个时候不是哺乳期了吧。这些虽是戏言,但是都和质疑声一样,反映了一种情绪和心态:救灾就得掘地救人,喂奶是算不了救灾的,更不能功绩胜过众多抛开生死救人者而被破格提拔。这种想法看似有理,但是果真如此吗?
Jun 20
第七届海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为何没有非党报台?

第七届海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为何没有非党报台的?
----------海南媒体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令人担忧

据报载,第七届(2007年度)海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近日揭晓,海南日报社记者部首席记者吴钟斌、海南日报社一版主编林绍炜、海南广播电视台《海南新闻》执行制片人刘彦、海口晚报社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李关东、海口广播电视台《海口新闻》主播夏一可等5名新闻工作者榜上有名。仔细一看,怎么清一色都是海南省、海口市的党报、台,而没有其他媒体的优秀新闻者?再看关键词,确实是海南省的范围的,也没有限制为党报台系统,有点令人费解。

诚然,既然是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活动,不搞平均主义、不搞照顾是对的,要评的就是评的全省范围内的优秀人员,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也承认,在海南媒体里,党报、台的媒体队伍力量相对要强得多,素质要高,而且还断有“劫贫济富”的现象出现----优秀人才向党报台流动。所以,对党报台来说,其从业人员被评选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再自然不过了,没有什么奇怪的。然而,我们不能此就认为,其他的媒体就都不行了,就没有人才了,就没有干的出色的了。熟悉媒体的人都可以数上一数,目前在党报台工作的记者、编辑中有多少曾经是在其他媒体成长起来的?在海南新闻界所发挥的舆论监督和文化建设中,有多少非党报台的媒体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不少记者写出了优秀的报道,拍摄了优秀的新闻照片?海南的非党报台媒体是有天生的不足,数量也不是很多,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只是配角,没有能力角逐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评选。如同一场场体育比赛,如果比来比去,老只有那几个老面孔出现,我想观众看久了也会生厌的。除了感到单调外,其他媒体的积极性和评比本身的意义都会大打折扣。
Jun 19
记者被打新闻之得失

特区报记者被打一事,最近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已经超出了被打一事本身的意义。仔细分析其得失,对搞好新闻和维护市民权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勿庸讳言,在当今社会,因为小事而发生斗殴或者强势一方欺负弱势要方,不是什么新鲜事。老百姓的力量也只能是对弱这者予以同情,对无理者从道义上表示谴责,对动不动打人表示愤慨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真正见义勇为者已经很难看到。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讲,如果一件普通的纠纷案中出现有见义勇为者,那这事就有了亮点和新闻价值。或者被打的人和打人的人中的任一方有身份相对特殊者,此事也就有了新闻价值。但是从记者被打一事来看,见义勇为的由头没有,但是身份相对特殊却有。正因为如此,放在普通人身上的一件被市民司空见惯的社会治安案件就具有吸引眼球的价值,因而也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如果单从媒体挖新闻的角度讲,此事是挖到了位。
Jun 18
老百姓敏感的远不止警察、记者

近来网上对关于老百姓对警察和记者等职业人员的敏感态度的讨论很多,而意见以对他们表示反感者居多,理解者居少。有网友不禁纳闷:百姓何以对他们如此苛刻?

其实,老百姓敏感的和苛刻的远不止他们,几乎凡是与公共权力和强势地位相关的人都逃不过人们的悠悠之口,只不过更多的人没有事犯在他们手里,没有被他们抓住把柄,而这些成天与百姓打交道的警察和记者被百姓抓住把柄的机会大多了。这只是从机率上说,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以他们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人物为什么就这么受百姓的关注,老百姓对他们敏感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老百姓对他们寄予了理想的和希望,而他们的表现却不理想甚至被百姓厌恶。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是他们中间的腐败行为,灰暗心理,不作为,高收入低效率,衙门作风等等,对记者来说,是他们中间的报喜不报忧,不真实,缺乏正义感,伸手要钱搞有偿新闻,甚至敲诈勒索等等。对公务人员老百姓的希望很朴实:能为民作主,而对记者也很简单,进行正义的监督。他们之所以失望反感,是因为他们希望的青天衙门他们认为不好找,他们的希望的社会的良心不见了,甚者产生仇官、仇权、仇富心理。他们不管公务人员手中的是实权还是记者手中的是舆论的虚权,反正他们都是握有公共权力的人。
Jun 18
祈福,向谁祈福?


汶川大地震过后,在全国兴起的各种纪念活动中,比较普遍的就是市民自发组织的祈福活动。应该说,为了纪念受灾受难的同胞,为了声援灾区人民,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是不错的。但是每当看到各种各样的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参加的祈福活动时,心中却难免产生一个疑问:祈福,向谁祈福呢?

众所周知,我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历史上也不是,虽然现在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是信教的人总的来说不是很多。而祈福是什么活动呢,显然它是一种宗教活动,一种宗教仪式,是由信仰宗教的人对自己所信奉的神、仙、佛默默请求福气降临。按道理,这种活动应该由宗教人士出面组织和主持进行,非宗教人员连资格都没有。道理很简单,你都不信教,心中无神无仙无佛,向谁祈福?换句话说,你都不是业内人士,瞎起什么哄?即使在民间你不是宗教信徒,那也是在迷信活动才有祈福活动。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众多的青少年参加祈福活动,他们是信教群众吗?虽不能说百分之百排除,但是可以肯定绝大部分不是。道理有二,一是按中国目前的教育情况,青少年一般都在上学,学校除了少数宗教学校,一般学校不允许宣传宗教,大家接受的是马列主义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二上按中国的宗教政策,如果是宗教机构组织的宗教祈福活动,那得在宗教场所举行,不是随便到公共场所就可以进行的了,如果是迷信活动也不例外。
分页: 73/95 第一页 上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