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13
开拓眼界 追求真知---也谈胡亚玲女士作品争议风波
5月份,一场由阳光岛摄友发起、质疑胡亚玲女士琼中赛事获奖作品的思想争鸣活动在网民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浪。对打上了本土居民温和敦厚性格烙印的阳光岛社区来说,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都是一件活跃气氛,促进交流,提高水平的好事。有朋友问,这么大的争议怎么不见我的身影?还真抱歉,这件事本人首先是不知道的,在双放激战正酣的时候是一位好友说起才知道此事的。笔者不是一个多事的人,这事大致了解后,心里基本有了个数,凑热闹实在没有必要,但是作为一次学术思想交流也不能缺席,现在风平浪静了,也谈点个人的看法吧。
事情争论的焦点在于胡女士的作品是不是PS(PHOTOSHOP软件,下同)合成,围绕这个中心,笔者觉得必须对前期拍摄时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与后期PS有个清楚的认识。首先,胶片机与数码机的多重曝光的基本原理相同。有网友说,不知道相机还有这种功能,其实这个功能在胶片时代早就有了,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产货都有具备这种功能的相机,此功能原本是为了拓宽创作的空间,增强艺术的效果而设,不是所有机器都具备。到了数码时代后,尼康等部分相机依然保留着多重曝光功能,只是记录图片的介质从胶片变为数字存储设备,功能的实现也由纯粹的机械操作变为电子技术实现,但是其功能的基本原理还是一样的。胶片机通过多重曝光实现的效果,行家一看就是通过多重曝光功能实现的,不会有什么PS嫌疑。为什么一换成数码机就马上被质疑为PS了呢。而从胡亚林女士的作品看,质疑意见之所以提出质疑的地方恰好说明这是通过相机的功能实现的,而非PS实现。因为多重曝光虽能达到某种效果,但是无法改变画面内容要素所在的位置,如果是通过PS制作,这种所谓违反常理的现象就属于明显的破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应该避免的,除非PS的水平太一般。
其次,从创作的进程来看,多重曝光功能是相机的功能,其实现的效果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完成的,在最终完成多重曝光的操作程序后,在相机里形成的最后影像才成为一幅作品,而PS是在作品完成后在计算机里运用软件加工实现的。这里涉及到三个明显不同:作品形成的阶段不同,一个是在拍摄中,一个是在拍摄后;作品效果形成的器材不同,一个是在相机里,一个是在电脑里;作品效果所涉及的程序不同,一个是相机本身的功能程序,一个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程序。
笔者曾经多次在与摄友聊天时说到,不要一味的依赖PS处理,在参赛问题上,经常会遇到限制PS问题,相机依靠自身功能在拍摄中完成的效果不能算PS,而后期通过软件实现的效果是不符合要求的。除了这里讨论的多重曝光的情况外,还有一些滤镜实现的效果,如星光镜产生的光芒,偏振镜产生的蓝天,如果也依赖后期软件来实现,那么前者符合条件,后者属于违反要求的PS作品。有的摄友也许记得,在那次乡土摄影大赛中,本人的一幅文笔锋道士舞剑的获奖作品上就有闪烁的光芒,但是这光芒是靠星光镜实现的,而非后期制作,这个效果用后期软件实现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限制PS的比赛中就关系到有没有获奖资格的问题了。而且这种效果创造本来是摄影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乐趣,为什么要脱离摄影过程而放到后期里去设计呢,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有朋友不明白数码时代了自己还配那些滤镜干什么,当他看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后就不难理解了。
有朋友说,现在的数码相机就是一部微电脑,这话有一定道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智能化已经融入到各种电子产品中,而且各种电子产品之间有功能交叉互融的现象,但是越是出现互融,就越显得细分的重要。在互融的产品中,一种产品之所以还成其为一种独立的产品,它必须有它独特的品质来区别其他产品,而不能因为某两种产品因为具有类似的功能就把它们混为一谈。如果因为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把它当作一台微电脑,那电脑能够照相岂不是可以把它叫作相机呢?是不是因为手机能够照相也可以不叫手机而统统叫做相机呢?显然不行,相机就是相机,电脑就是电脑,手机就是手机,不管他们怎么客串,在它们完全变为对方之前那还只能是原来的它们。而从更宽泛的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各种产品互融后出现的共同功能已经成为各种产品存在的一种基本要素,就像电子产品必须都用电池一样。电池是电子产品必须的,电子智能化也是各个产品必要的,那么这些要素已经不是决定其成为自身的独特要求,而是成为一种产品的基本要素。如果你可以质疑多重曝光为PS,那么数码相机上的其他功能如单色模式、提高锐度等都脱不了PS的干系,那不仅比赛根本没法进行下去,而且公平也无从说起,这就是仅仅凭互融的同质的基本要素把不同产品混为一谈的后果。
再次,从创作者对待作品的主观意图和能够实现的效果程度来说,一个是明知不是PS而为之,一个是明知是PS而为之;一个是知其可而为之,一个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个是有限的实现某个效果,一个是可以几乎无限制的实现所需效果。凭什么可以这样说呢,因为拍摄者清楚,他手里拿的是一台实实在在的能够进行摄影创作的相机而非一台可以任意进行设计的电脑!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当把一台相机等同于电脑,用它进行拍摄时拍摄者都无法确认它输出的照片是不是PS作品,那到底什么才是摄影呢?摄影还存在吗?
第四,从PS观念的产生看,PS是数字技术的产物,大众接触和使用数字技术的一般特点是,先有图片的数字化,再有数码相机的数码化,在图片数字化之前,是没有PS概念的,但是胶片相机及多重功能已经存在了,而数字技术手段和数码相机在民用上普及则是进入本世纪初之后的事。多重曝光功能与数字技术没有必然的联系,数码相机也与PS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数字技术,多重曝光功能依然存在,没有以PHOTOSHOP为代表的PS软件技术,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也依然存在,随意将数码摄影与PS联系起来和习惯性的把摄影某种效果怀疑为PS效果是有损于摄影的尊严的。
此外,从图片的鉴定来说,由多重曝光新生的照片,不管是胶片底片还是数码底片,都只会产生一张底片。而与PS合成片相比较,数码相机多重曝光产生的数码底片如果是用的RAW的原始影像,那么所有判定照片为原始照片的的照片信息都在,而PS作品是做不到的。
今天信手写来,想到什么写什么,就拉拉杂杂说了这些,对事而不对人,意在和摄友一起作一次交流,开拓彼此眼界,追求真知,共同提高进步,不妥之处,欢迎大家进行真诚的批评指正。对于在此次论争中出现的人身攻击等超越学术交流的行为,笔者深表遗憾,只希望在以后的交流中更加理智、真诚、中肯,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SHUIXIANG BUYI
5月份,一场由阳光岛摄友发起、质疑胡亚玲女士琼中赛事获奖作品的思想争鸣活动在网民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浪。对打上了本土居民温和敦厚性格烙印的阳光岛社区来说,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都是一件活跃气氛,促进交流,提高水平的好事。有朋友问,这么大的争议怎么不见我的身影?还真抱歉,这件事本人首先是不知道的,在双放激战正酣的时候是一位好友说起才知道此事的。笔者不是一个多事的人,这事大致了解后,心里基本有了个数,凑热闹实在没有必要,但是作为一次学术思想交流也不能缺席,现在风平浪静了,也谈点个人的看法吧。
事情争论的焦点在于胡女士的作品是不是PS(PHOTOSHOP软件,下同)合成,围绕这个中心,笔者觉得必须对前期拍摄时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与后期PS有个清楚的认识。首先,胶片机与数码机的多重曝光的基本原理相同。有网友说,不知道相机还有这种功能,其实这个功能在胶片时代早就有了,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产货都有具备这种功能的相机,此功能原本是为了拓宽创作的空间,增强艺术的效果而设,不是所有机器都具备。到了数码时代后,尼康等部分相机依然保留着多重曝光功能,只是记录图片的介质从胶片变为数字存储设备,功能的实现也由纯粹的机械操作变为电子技术实现,但是其功能的基本原理还是一样的。胶片机通过多重曝光实现的效果,行家一看就是通过多重曝光功能实现的,不会有什么PS嫌疑。为什么一换成数码机就马上被质疑为PS了呢。而从胡亚林女士的作品看,质疑意见之所以提出质疑的地方恰好说明这是通过相机的功能实现的,而非PS实现。因为多重曝光虽能达到某种效果,但是无法改变画面内容要素所在的位置,如果是通过PS制作,这种所谓违反常理的现象就属于明显的破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应该避免的,除非PS的水平太一般。
其次,从创作的进程来看,多重曝光功能是相机的功能,其实现的效果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完成的,在最终完成多重曝光的操作程序后,在相机里形成的最后影像才成为一幅作品,而PS是在作品完成后在计算机里运用软件加工实现的。这里涉及到三个明显不同:作品形成的阶段不同,一个是在拍摄中,一个是在拍摄后;作品效果形成的器材不同,一个是在相机里,一个是在电脑里;作品效果所涉及的程序不同,一个是相机本身的功能程序,一个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程序。
笔者曾经多次在与摄友聊天时说到,不要一味的依赖PS处理,在参赛问题上,经常会遇到限制PS问题,相机依靠自身功能在拍摄中完成的效果不能算PS,而后期通过软件实现的效果是不符合要求的。除了这里讨论的多重曝光的情况外,还有一些滤镜实现的效果,如星光镜产生的光芒,偏振镜产生的蓝天,如果也依赖后期软件来实现,那么前者符合条件,后者属于违反要求的PS作品。有的摄友也许记得,在那次乡土摄影大赛中,本人的一幅文笔锋道士舞剑的获奖作品上就有闪烁的光芒,但是这光芒是靠星光镜实现的,而非后期制作,这个效果用后期软件实现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限制PS的比赛中就关系到有没有获奖资格的问题了。而且这种效果创造本来是摄影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乐趣,为什么要脱离摄影过程而放到后期里去设计呢,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有朋友不明白数码时代了自己还配那些滤镜干什么,当他看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后就不难理解了。
有朋友说,现在的数码相机就是一部微电脑,这话有一定道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智能化已经融入到各种电子产品中,而且各种电子产品之间有功能交叉互融的现象,但是越是出现互融,就越显得细分的重要。在互融的产品中,一种产品之所以还成其为一种独立的产品,它必须有它独特的品质来区别其他产品,而不能因为某两种产品因为具有类似的功能就把它们混为一谈。如果因为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把它当作一台微电脑,那电脑能够照相岂不是可以把它叫作相机呢?是不是因为手机能够照相也可以不叫手机而统统叫做相机呢?显然不行,相机就是相机,电脑就是电脑,手机就是手机,不管他们怎么客串,在它们完全变为对方之前那还只能是原来的它们。而从更宽泛的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各种产品互融后出现的共同功能已经成为各种产品存在的一种基本要素,就像电子产品必须都用电池一样。电池是电子产品必须的,电子智能化也是各个产品必要的,那么这些要素已经不是决定其成为自身的独特要求,而是成为一种产品的基本要素。如果你可以质疑多重曝光为PS,那么数码相机上的其他功能如单色模式、提高锐度等都脱不了PS的干系,那不仅比赛根本没法进行下去,而且公平也无从说起,这就是仅仅凭互融的同质的基本要素把不同产品混为一谈的后果。
再次,从创作者对待作品的主观意图和能够实现的效果程度来说,一个是明知不是PS而为之,一个是明知是PS而为之;一个是知其可而为之,一个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个是有限的实现某个效果,一个是可以几乎无限制的实现所需效果。凭什么可以这样说呢,因为拍摄者清楚,他手里拿的是一台实实在在的能够进行摄影创作的相机而非一台可以任意进行设计的电脑!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当把一台相机等同于电脑,用它进行拍摄时拍摄者都无法确认它输出的照片是不是PS作品,那到底什么才是摄影呢?摄影还存在吗?
第四,从PS观念的产生看,PS是数字技术的产物,大众接触和使用数字技术的一般特点是,先有图片的数字化,再有数码相机的数码化,在图片数字化之前,是没有PS概念的,但是胶片相机及多重功能已经存在了,而数字技术手段和数码相机在民用上普及则是进入本世纪初之后的事。多重曝光功能与数字技术没有必然的联系,数码相机也与PS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数字技术,多重曝光功能依然存在,没有以PHOTOSHOP为代表的PS软件技术,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也依然存在,随意将数码摄影与PS联系起来和习惯性的把摄影某种效果怀疑为PS效果是有损于摄影的尊严的。
此外,从图片的鉴定来说,由多重曝光新生的照片,不管是胶片底片还是数码底片,都只会产生一张底片。而与PS合成片相比较,数码相机多重曝光产生的数码底片如果是用的RAW的原始影像,那么所有判定照片为原始照片的的照片信息都在,而PS作品是做不到的。
今天信手写来,想到什么写什么,就拉拉杂杂说了这些,对事而不对人,意在和摄友一起作一次交流,开拓彼此眼界,追求真知,共同提高进步,不妥之处,欢迎大家进行真诚的批评指正。对于在此次论争中出现的人身攻击等超越学术交流的行为,笔者深表遗憾,只希望在以后的交流中更加理智、真诚、中肯,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SHUIXIANG BUYI
Jun
12
电台主持人,你说礼拜几很好玩吗
前两天坐公交车的时候,听到车上收音广播播放的电台节目里有一个女声传来:“。。。。。。今天是礼拜×。。。。。。”,不知乍的,作为一个有媒体职业习惯的市民,听了感觉很别扭,心里在寻思和纳闷:放着好好的“周几”、“星期几”这些天文科学色彩的中性词语不说,非要说宗教色彩很浓的“礼拜几”,是不是觉得很“酷”?这女主持人是从小在宗教家庭长大的吗?
在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但是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宗教国家,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无神论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样在当代中国,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从来就是被视为党和政府“喉舌”,虽然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也涌现了不少娱乐和专业性的电台、电视台和频道,但是从来也没有一个宣传宗教的大众新闻媒体,宗教教义的宣讲只适合在宗教场所进行。笔者真的无法想象,这么一个电台的主持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教育经历才使得她舍弃中性的词语而把宗教用语说得和宗教徒一般习以为常!
前两天坐公交车的时候,听到车上收音广播播放的电台节目里有一个女声传来:“。。。。。。今天是礼拜×。。。。。。”,不知乍的,作为一个有媒体职业习惯的市民,听了感觉很别扭,心里在寻思和纳闷:放着好好的“周几”、“星期几”这些天文科学色彩的中性词语不说,非要说宗教色彩很浓的“礼拜几”,是不是觉得很“酷”?这女主持人是从小在宗教家庭长大的吗?
在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但是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宗教国家,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无神论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样在当代中国,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从来就是被视为党和政府“喉舌”,虽然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也涌现了不少娱乐和专业性的电台、电视台和频道,但是从来也没有一个宣传宗教的大众新闻媒体,宗教教义的宣讲只适合在宗教场所进行。笔者真的无法想象,这么一个电台的主持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教育经历才使得她舍弃中性的词语而把宗教用语说得和宗教徒一般习以为常!
Jun
9
海南“三网合一”让人遐想无限
● 布衣 水乡
随着海南率先进行“三网合一”试点的提出,数字电视这个在海南曾经倍受诟病的新生事物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报道:《1条线路3网融合 海南有望率先试点电视上网》,见海南日报和南海网)。
个人以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要都有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如果觉得不好使用,可以不欣赏它,可以提出各种改进的意见,但是没有必要拒绝它,声讨它。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从设计的初衷来看,它是相当完美而令人憧憬的事物。例如,它能把上网和看电视的融为一体,除提供电视和节目点播之外,还能提供高速的上网服务,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这在早些年是无法想像的。而它在推广中遇到的种种让人难以忍受的问题,除了推广的进程有个总的日程表外,技术及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推广必然会有个从模拟电视逐步数字化到全数字电视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的工程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淘汰所有模拟电视发射设备,过渡到全数字时代,据推算,每个电视台需要投入500万美元,全国需花费的资金可想而知。
● 布衣 水乡
随着海南率先进行“三网合一”试点的提出,数字电视这个在海南曾经倍受诟病的新生事物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报道:《1条线路3网融合 海南有望率先试点电视上网》,见海南日报和南海网)。
个人以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要都有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如果觉得不好使用,可以不欣赏它,可以提出各种改进的意见,但是没有必要拒绝它,声讨它。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从设计的初衷来看,它是相当完美而令人憧憬的事物。例如,它能把上网和看电视的融为一体,除提供电视和节目点播之外,还能提供高速的上网服务,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这在早些年是无法想像的。而它在推广中遇到的种种让人难以忍受的问题,除了推广的进程有个总的日程表外,技术及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推广必然会有个从模拟电视逐步数字化到全数字电视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的工程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淘汰所有模拟电视发射设备,过渡到全数字时代,据推算,每个电视台需要投入500万美元,全国需花费的资金可想而知。
Jun
9
为快乐而摄影 英雄勿问出处
----“最美海南”赛事风波与金像奖问题给人的思考
●布衣 水乡
这篇本应该在桑玉柱作品被取消获奖资格时就应发表但被耽误的文章,又因继续有两位摄影师被取消获奖资格而见诸博客。彼时,十年等一回的“最美海南”摄影赛事问题引起的论战销烟尚未散尽,又在全国性权威赛事中出现丑闻,两件事情给人留下的思考实在太多了。
论分量,这两件事虽然不能等量齐观,也看似是相互独立的偶然事件,但是二者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一个是权威的国家级赛事,一个是以党政名义向全球发出邀请的省级赛事,规模之大实不多见。如此高规格的的严肃赛事,而且有中国权威的摄影专家参加评选,组织应该是严密的,程序应该是严谨的,结果应该是公正的,但是事实适得其反,不是结果受质疑,就是赛事运作受诟病。而总结起来,金像奖赛事最让人关注的是获奖作品的资格问题和摄协对此事处理方式,“最美海南”最让人质疑的是活动组织的严谨性和入选作品的公正性和代表性。“省赛”和“国赛”问题的相继曝光,有力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摄影作为一门很纯粹的艺术,已经因为沾了太多功利已经不再纯粹,摄影艺术界本应该是一块净土,却被人们突然发现,它也没能独善其身,早已被不正之风侵蚀,沦为名利之场,艺术殿堂的光辉黯然失色。
----“最美海南”赛事风波与金像奖问题给人的思考
●布衣 水乡
这篇本应该在桑玉柱作品被取消获奖资格时就应发表但被耽误的文章,又因继续有两位摄影师被取消获奖资格而见诸博客。彼时,十年等一回的“最美海南”摄影赛事问题引起的论战销烟尚未散尽,又在全国性权威赛事中出现丑闻,两件事情给人留下的思考实在太多了。
论分量,这两件事虽然不能等量齐观,也看似是相互独立的偶然事件,但是二者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一个是权威的国家级赛事,一个是以党政名义向全球发出邀请的省级赛事,规模之大实不多见。如此高规格的的严肃赛事,而且有中国权威的摄影专家参加评选,组织应该是严密的,程序应该是严谨的,结果应该是公正的,但是事实适得其反,不是结果受质疑,就是赛事运作受诟病。而总结起来,金像奖赛事最让人关注的是获奖作品的资格问题和摄协对此事处理方式,“最美海南”最让人质疑的是活动组织的严谨性和入选作品的公正性和代表性。“省赛”和“国赛”问题的相继曝光,有力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摄影作为一门很纯粹的艺术,已经因为沾了太多功利已经不再纯粹,摄影艺术界本应该是一块净土,却被人们突然发现,它也没能独善其身,早已被不正之风侵蚀,沦为名利之场,艺术殿堂的光辉黯然失色。
May
9
这也算雷人广告?
---对南海网一篇新闻的简评
今天看到南海网上一篇昨天发表的新闻《琼海惊现雷人广告 工商部门表示立案处理》,看完了感觉广告并不雷人,而是文章涉及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和作者的某些文笔等显得雷人!
说实话这则新闻很搞笑,除了看不出广告有什么雷人之处外,工商部门进行查处也有点不务正业和不严肃之嫌。“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的产品多的去了,还难道不能卖吗?看见CCTV几个字就怀疑是虚假广告,我看有点神经过敏,或者是对CCTV4过于敬畏。市场上假冒品牌的产品也多的去了,这里只是提下是CCTV的广告品牌就认定为虚假广告要查,那琼海市是不是打假工作做的相当出色呢。
店里卖的产品到底是不是“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判定的依据是什么?是有资料可查还是只是个人的臆断,这里没有交代清楚。如果要查还真得费些力,谁记得CCTV接过多少广告?如果确实不是CCTV广告品牌,而是没有在CCTV做过广告的品牌,那也只能是涉嫌虚假宣传,不能说产品有问题。
“记者在店内没有看到工商营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悬挂”之类描述也不能说明什么实质性问题,既然都说店开了很久了,没有执照的可能性也不大,工商部门不可能不查,只是可能没有按照要求悬挂,但是如果因为店真的准备关门,收起来了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查也只能说人家不规范。
倒是这种经常可见的“最后一天”的“甩卖”手段需要有关部门好好管管,还有是对投诉的处理效率要提高,不要等真的假货都卖完了钱赚饱了人都跑了再去查!像网友反应的三亚处理涉嫌贩运野生动物的事,等到鸟都死了一半才处理,那政府部门的这种办事效率是不能让百姓接受的!这是真正雷人的地方之一。
些外该文还多次提到“依旧门庭若市”、“生意仍好”、“依旧火热”,粗粗一数,有五处之多,这种重复的写法,到底想批评还是想暗示什么呢?客观起来了做广告的作用:你们怀疑你们的,我生意好得很!这是又一个雷人的地方!
附:
新闻原文
琼海惊现雷人广告 工商部门表示立案处理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 2010-05-08 20:36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高鹏

雷人广告(南海网见习记者高鹏摄)
南海网5月8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高鹏)海南琼海市人民路220号一无挂工商营业执照的瓷器售卖店,其门上居然挂着“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的广告牌,还有“甩卖、最后一天”等字样。5月8日,琼海工商局举报电话一工作人员称,辖区南门工商所已立案调查,但该店却依旧门庭若市。
雷人广告:“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
南海网记者在5月7日晚对该店进行调查,店门上挂着大大的“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的广告牌,还有“甩卖、最后一天”等字样”的小广告牌,店内摆着琳琅满目的陶瓷工艺品,还有部分木制工艺品。记者看到店内摆着3个体积较大、做工较为精细的陶瓷花瓶时,一老板样的男子见有客上门,热情向记者介绍起来,他是景德镇人,这3个花瓶是大师于某的作品,其他地方还买不到,标价2000多块,但1100块就可以卖了,买回去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信誓旦旦的说绝对是真品!记者注意到这3个花瓶旁,还放着几本收藏证书,但无法判断证书的真伪。当记者对门口挂着的“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的广告牌怀疑时,老板居然称,这是景德镇名瓷,是中央电视广告品牌!记者在店内没有看到工商营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悬挂,只是到处写着“甩卖、清仓、最后一天”等字。
5月8日,南海网记者在该店见到,这家店门前若市,不少市民都在该店挑选瓷器,有些市民边挑边说“这是央视的广告品牌啊!”8点30分-10点许,距这家店约10米处停着一辆车牌号“琼C B1942”的工商行政管理的面包车,但车上没有工商执法人员。附近居民透露,这家店开了很久,雷人广告牌和“甩卖、最后一天”等牌子每天都挂着,就是没见第二天会关门。
几经周折:雷人广告终于被拆,但生意仍好
南海网记者在5月8日上午9时以普通市民名义拨打12315工商投诉电话,一值班人员称已将情况记录,会反馈给琼海工商部门,15个工作日会有结果。随后,记者本人再次一普通市民身份与琼海市工商局取得联系后,一位值班人员介绍,该店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此事在数天前已由辖区工商所立案处理。当记者来到该辖区南门工商所时,该所大门紧闭,无人值班。
记者在附近守候直到下午15时许,“CCTV品牌清仓”依然堂而皇之的挂着,店里的生意依然火热。随后,记者再次以普通市民名义拨通琼海工商部门的值班电话,值班人员对该店仍悬挂着这幅广告牌而惊讶:“我们已经立案调查了,不可能还挂在那里吧?”该值班人员称,这种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不允许的,他将联系辖区工商所负责人前去查看。
下午18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该店,雷人广告终于被拆了下来,但生意依旧火热。
源址: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5/08/010851609.shtml
三亚:鸟儿获得解救 却在等待中死亡[组图]
http://ms.hinews.cn/page-2904.html
---对南海网一篇新闻的简评
今天看到南海网上一篇昨天发表的新闻《琼海惊现雷人广告 工商部门表示立案处理》,看完了感觉广告并不雷人,而是文章涉及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和作者的某些文笔等显得雷人!
说实话这则新闻很搞笑,除了看不出广告有什么雷人之处外,工商部门进行查处也有点不务正业和不严肃之嫌。“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的产品多的去了,还难道不能卖吗?看见CCTV几个字就怀疑是虚假广告,我看有点神经过敏,或者是对CCTV4过于敬畏。市场上假冒品牌的产品也多的去了,这里只是提下是CCTV的广告品牌就认定为虚假广告要查,那琼海市是不是打假工作做的相当出色呢。
店里卖的产品到底是不是“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判定的依据是什么?是有资料可查还是只是个人的臆断,这里没有交代清楚。如果要查还真得费些力,谁记得CCTV接过多少广告?如果确实不是CCTV广告品牌,而是没有在CCTV做过广告的品牌,那也只能是涉嫌虚假宣传,不能说产品有问题。
“记者在店内没有看到工商营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悬挂”之类描述也不能说明什么实质性问题,既然都说店开了很久了,没有执照的可能性也不大,工商部门不可能不查,只是可能没有按照要求悬挂,但是如果因为店真的准备关门,收起来了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查也只能说人家不规范。
倒是这种经常可见的“最后一天”的“甩卖”手段需要有关部门好好管管,还有是对投诉的处理效率要提高,不要等真的假货都卖完了钱赚饱了人都跑了再去查!像网友反应的三亚处理涉嫌贩运野生动物的事,等到鸟都死了一半才处理,那政府部门的这种办事效率是不能让百姓接受的!这是真正雷人的地方之一。
些外该文还多次提到“依旧门庭若市”、“生意仍好”、“依旧火热”,粗粗一数,有五处之多,这种重复的写法,到底想批评还是想暗示什么呢?客观起来了做广告的作用:你们怀疑你们的,我生意好得很!这是又一个雷人的地方!
附:
新闻原文
琼海惊现雷人广告 工商部门表示立案处理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 2010-05-08 20:36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高鹏

雷人广告(南海网见习记者高鹏摄)
南海网5月8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高鹏)海南琼海市人民路220号一无挂工商营业执照的瓷器售卖店,其门上居然挂着“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的广告牌,还有“甩卖、最后一天”等字样。5月8日,琼海工商局举报电话一工作人员称,辖区南门工商所已立案调查,但该店却依旧门庭若市。
雷人广告:“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
南海网记者在5月7日晚对该店进行调查,店门上挂着大大的“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的广告牌,还有“甩卖、最后一天”等字样”的小广告牌,店内摆着琳琅满目的陶瓷工艺品,还有部分木制工艺品。记者看到店内摆着3个体积较大、做工较为精细的陶瓷花瓶时,一老板样的男子见有客上门,热情向记者介绍起来,他是景德镇人,这3个花瓶是大师于某的作品,其他地方还买不到,标价2000多块,但1100块就可以卖了,买回去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信誓旦旦的说绝对是真品!记者注意到这3个花瓶旁,还放着几本收藏证书,但无法判断证书的真伪。当记者对门口挂着的“CCTV中央电视广告品牌大清仓”的广告牌怀疑时,老板居然称,这是景德镇名瓷,是中央电视广告品牌!记者在店内没有看到工商营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悬挂,只是到处写着“甩卖、清仓、最后一天”等字。
5月8日,南海网记者在该店见到,这家店门前若市,不少市民都在该店挑选瓷器,有些市民边挑边说“这是央视的广告品牌啊!”8点30分-10点许,距这家店约10米处停着一辆车牌号“琼C B1942”的工商行政管理的面包车,但车上没有工商执法人员。附近居民透露,这家店开了很久,雷人广告牌和“甩卖、最后一天”等牌子每天都挂着,就是没见第二天会关门。
几经周折:雷人广告终于被拆,但生意仍好
南海网记者在5月8日上午9时以普通市民名义拨打12315工商投诉电话,一值班人员称已将情况记录,会反馈给琼海工商部门,15个工作日会有结果。随后,记者本人再次一普通市民身份与琼海市工商局取得联系后,一位值班人员介绍,该店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此事在数天前已由辖区工商所立案处理。当记者来到该辖区南门工商所时,该所大门紧闭,无人值班。
记者在附近守候直到下午15时许,“CCTV品牌清仓”依然堂而皇之的挂着,店里的生意依然火热。随后,记者再次以普通市民名义拨通琼海工商部门的值班电话,值班人员对该店仍悬挂着这幅广告牌而惊讶:“我们已经立案调查了,不可能还挂在那里吧?”该值班人员称,这种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不允许的,他将联系辖区工商所负责人前去查看。
下午18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该店,雷人广告终于被拆了下来,但生意依旧火热。
源址: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5/08/010851609.shtml
三亚:鸟儿获得解救 却在等待中死亡[组图]
http://ms.hinews.cn/page-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