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7
终于通过备份恢复了博客数据,谢谢服务商,辛苦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an 9
重现古人的义利观
------看电影《赵氏孤儿》有感

在《让子弹飞》火爆的季节,我放弃了影城售票员取错的票,换回了原来预定的《赵氏孤儿》门票。果然与《让子弹飞》的火曝场面相比,《赵氏孤儿》的片场只有少得可怜的几个人!而且散场的时候,还有个女生在当场发表评论:有那么多机会很容易杀掉屠岸贾,干嘛费这么大力啊?我无语。

对啊,干嘛要费这么大力啊?在回家的路上,我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实际上也就是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对导演意图的理解。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对一部已然知道结局的历史剧的选择是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思想和眼光的,否则习惯了快餐文化的年轻人是会觉得钱花得很冤枉的。当今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心不古,出现了信仰丧失和价值观扭曲的危机。令人担心不是人们信仰什么,而是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怕,而且在名与利面前,什么信仰和准则都是苍白甚至虚无的,价值判断的标准扭曲,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事时有发生,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也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社会危机,作为一位很有胆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导演,陈凯歌才要把这部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历史剧搬上电影的银幕,为的是向人们重现百家争鸣时代那似乎久违的义利之战。
Jan 8
无法望其项背的华美
-------“第四只眼”看唐三石摄影作品展有感

如果说相机镜头是人的第三只眼睛,那题目所谓第四只眼是指人的思想之眼,心灵之眼。今天在唐三石摄影作品展厅某电视台的记者问我对展览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北美风光绚丽,非洲贫穷震撼人心,但是并非常人都有缘得见,因而对作品的品评也缺少足够的对照物,作为一个初识三石的参观者,只能发表一下自己直接的印象观感。

说简单,我可以很直接的回答她的问题:华美!不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的表现形式,甚至是作品的装裱和开展仪式的组织。说复杂,那是说仅仅“华美”两个字的印象并非是我仅仅想表达的,更不是我最想表达的。在朋友一本新作的读感里,我曾说过这样一个并不算新颖的观点:艺术是奢侈品,过去是,现在也是。看了三石的摄影展,其仪式,其布展,其题材都不是海南本土一个普通的摄影人(家)所能完成的。于是才见得展览三石本人就比摄影展本身更加让人好奇:这是怎样一个牛人呢?我也就想起了网友的传言,三石开的是宝马,闲暇之言如果当真,那至少可以看出他非普通摄影之人。我不想打听别人的生活,但仅仅从这次展览的情况来看,仅凭旅居北美三年并能出这样作品办这样展览这点可以推断这样的摄影人家产至少以百万计,我们普通摄影人无法望其项背。后来看了相关活动的宣传单,才知三石年轻有为,不仅学史丰富,而且是一些实业体的高层,有朋友猜想,或许这些实业体本身就是显赫的家族企业?这也许是我把对展览的观感概括为“华美”后的印证因素之一吧。
Jan 7
为诗歌艺术的朝圣者呐喊
-------读青年诗人佘正斌的诗集《如果爱着》有感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我不懂诗现代诗,但是我喜欢读优秀的诗作。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是中国古诗文的传统之一。现代白话诗虽然是西方的舶来品,但是在为什么而作这个问题上,我是非常赞成套用老祖宗的说法:诗歌合为情而作。正如笔者在拙作《行思录》的序里对为文表达的观念一样----写作要追求真实情感的自由表达,诗歌作为白话文的情感表达文体,不仅更要追求真实情感,也要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爱着》这本诗集,当它还在印刷厂进行校对时,我就偶然发现了它,并为能一睹为快感到非常荣幸。
Dec 11
“ 孩子”终于出世了

从7月下旬左右开始正式提上出版日程,到8月10左右拿出初稿,到今天,历时4月有余,我的两本著作终于全部面世了。
原本两本书都参加海口市记协组织的椰城记者丛书,但是该丛书赶的比较紧,而出版社又不负责校稿,情急之下,改为由南海出版公司单独出版其中的一本《 传媒散论》,就是直到今天才拿到的这本。
其实当时确定在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后,由于排版在海口晚报,所以印刷也继续由它进行,但是到确定正式付印时,晚报印刷厂却有其他重要任务,不能按时付印。为了早点把这件事完成好安心做其他工作,就只好改由景达鑫公司印刷。这其中与晚报厂各相关人员的交涉过程也是波折不断,让人头痛不已,好在转厂印刷后,书的用纸和整体品质较以前有较大提升,也就觉得累也好,忙也好,费用增加也好,都还值。
上周日交了排好版的文件给印刷厂,答应一周左右完成,说不定不到一周,今天是最后一天期限,约好期限去取些书,发现正准备包装,原因是冬交会的事临时担误了些。我在那坐了会,想等他们弄好20本先拿走,谁知书一上机却发现封面用纸太厚,与书芯不是很贴合,试了十来本还是不行。
我看了情况后,提议加一个白版卡纸做内衬,再加封面。等工作吃了晚饭过来,厂里把我意见说了,一试,还一次就成了。否则得另外重新用铜版纸印刷。听说这个问题以前他们也遇到过,这次我算是出了个点子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了。看来老板请我们吃顿饭也不冤。呵呵。
分页: 34/95 第一页 上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