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28
给央视天气预报提个建议
央视天气预报是权威的信息栏目,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各地天气进行预报,当每对一地进行预报时,就会在屏幕上出现该地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图片,再在叠加一张表示天气状况的视频,这也许是为了增强节目的形象性、直观性,但是总感觉不对劲。图片本身是静态的,是展示了一定天气状况的,即使通过抠图技术把天空的元素去掉了,而代替以预的天气状况的视频,也会出现视频与图片天气状况不协调的状况,如晴天的照片配上了阴雨的视频,即使是同样的天气,光照情况也不一样,让人感觉很难看。作为有极强技术实力的媒体,如果要把这个节目做得很自然悦目,实际上应该也不是难事。笔者觉得至少有两种做法可以实现,一是把这种融合不是很好的类似动画效果的合成视频干脆用逼真的三维动画代替,二是把代表景点的照片用真实气候环境下拍摄的视频代替,是晴天就由程序调用晴天的视频、是雨天就调用下雨的视频,是阴天就阴天的视频,只要是预报中会出现的天气状况,都用相应的真实视频代替,这两种办法无论采用哪一种都会比现在的视觉效果要好,同时也展示了电视台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精神,何乐而不为?(日常构思,腹稿已久,121127晚录入)
央视天气预报是权威的信息栏目,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各地天气进行预报,当每对一地进行预报时,就会在屏幕上出现该地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图片,再在叠加一张表示天气状况的视频,这也许是为了增强节目的形象性、直观性,但是总感觉不对劲。图片本身是静态的,是展示了一定天气状况的,即使通过抠图技术把天空的元素去掉了,而代替以预的天气状况的视频,也会出现视频与图片天气状况不协调的状况,如晴天的照片配上了阴雨的视频,即使是同样的天气,光照情况也不一样,让人感觉很难看。作为有极强技术实力的媒体,如果要把这个节目做得很自然悦目,实际上应该也不是难事。笔者觉得至少有两种做法可以实现,一是把这种融合不是很好的类似动画效果的合成视频干脆用逼真的三维动画代替,二是把代表景点的照片用真实气候环境下拍摄的视频代替,是晴天就由程序调用晴天的视频、是雨天就调用下雨的视频,是阴天就阴天的视频,只要是预报中会出现的天气状况,都用相应的真实视频代替,这两种办法无论采用哪一种都会比现在的视觉效果要好,同时也展示了电视台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精神,何乐而不为?(日常构思,腹稿已久,121127晚录入)
Nov
14
老大爷为何先谢绝让座后又自己找座?
11月13日晚6时多,坐26路车办事,记不清在哪站,上来一位农民工模样的大爷,应有五六十岁了,衣服上还有很多泥灰,像是从工地上回来,当他经过时,我在让座的问题稍稍迟疑了一下,因为自己也实在有点困了,这时身边的一个姑娘站起身来,走到有门口站着,像是让座,又像是准备下车,站了一会,看见她跟老大爷说了些什么,看得出来是叫他去坐,但是老大爷没有接受他的好意,仍旧站在那。我当时在揣测,不是他不想坐,可能是他感觉自己身上太脏了,坐在两人中间不自在。姑娘站了会见老大爷不坐,就仍然坐回了座位。直到车过了省电视台站,老人站的门口附近第一排一位男士身边空出了一个座位,他慢慢的挪身过去坐下了。
此事让我想了好久,老人当时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仅仅是因为身上脏坐在两人中间,尤其是坐在姑娘身边会感觉不自在,还是有其他心理动因?是不是就像央视采访农民工幸福不幸福的时候得到回答“我们是农民工”所反映的心理一样,他们自觉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城市之外,觉得自己不适合接收城里人的这种礼仪?我无法验证,只有留此慢慢思考。
11月13日晚6时多,坐26路车办事,记不清在哪站,上来一位农民工模样的大爷,应有五六十岁了,衣服上还有很多泥灰,像是从工地上回来,当他经过时,我在让座的问题稍稍迟疑了一下,因为自己也实在有点困了,这时身边的一个姑娘站起身来,走到有门口站着,像是让座,又像是准备下车,站了一会,看见她跟老大爷说了些什么,看得出来是叫他去坐,但是老大爷没有接受他的好意,仍旧站在那。我当时在揣测,不是他不想坐,可能是他感觉自己身上太脏了,坐在两人中间不自在。姑娘站了会见老大爷不坐,就仍然坐回了座位。直到车过了省电视台站,老人站的门口附近第一排一位男士身边空出了一个座位,他慢慢的挪身过去坐下了。
此事让我想了好久,老人当时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仅仅是因为身上脏坐在两人中间,尤其是坐在姑娘身边会感觉不自在,还是有其他心理动因?是不是就像央视采访农民工幸福不幸福的时候得到回答“我们是农民工”所反映的心理一样,他们自觉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城市之外,觉得自己不适合接收城里人的这种礼仪?我无法验证,只有留此慢慢思考。
Nov
8
骗局被识破竟还嚣张
11月8日晚,正在看十八大新闻,收到一个叫落雪听雨的网友(ID719342397)的加好友申请,加成后就发来一个邀请访问其博客的信息,点击网址http://blog.happigo.com/FBI/;/America.htm?&q8,9227
后出现要求QQ登录的界面,见过这种骗局,只要随便输个帐号密码两遍后这个对话框消失。一试果然,于是把截图发给他问密码收到了吧,对方竟然嚣张得很!骗人信息是这样的,大家小心了:
http://blog.happigo.com/FBI/;/America.htm?&q8,9227我博客,里面有我照片跟我一些介绍,进去看看交个朋友吧,顺便给我增加点人气哈。


11月8日晚,正在看十八大新闻,收到一个叫落雪听雨的网友(ID719342397)的加好友申请,加成后就发来一个邀请访问其博客的信息,点击网址http://blog.happigo.com/FBI/;/America.htm?&q8,9227
后出现要求QQ登录的界面,见过这种骗局,只要随便输个帐号密码两遍后这个对话框消失。一试果然,于是把截图发给他问密码收到了吧,对方竟然嚣张得很!骗人信息是这样的,大家小心了:
http://blog.happigo.com/FBI/;/America.htm?&q8,9227我博客,里面有我照片跟我一些介绍,进去看看交个朋友吧,顺便给我增加点人气哈。



Nov
8
南海网终于把李湘美胸等贴子从推荐里撤了
11月8日晚,上网发现,南海网终于把挂了几个月的李湘美胸等贴子从推荐里撤了,而代替以旅游和文化色彩的贴子。据悉,该网作为海南党政部门官方网站,在精彩推荐里长期挂着美女美胸之类的图片,已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质疑,一些网友已撰文予以批评,如果确是该站看到问题而积极改进,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而如果是因为十八大召开而为之,十八大之后依然如故,那就实在有损党政部门官方网的形象了,需要管理人员予以认真思考。
11月8日晚,上网发现,南海网终于把挂了几个月的李湘美胸等贴子从推荐里撤了,而代替以旅游和文化色彩的贴子。据悉,该网作为海南党政部门官方网站,在精彩推荐里长期挂着美女美胸之类的图片,已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质疑,一些网友已撰文予以批评,如果确是该站看到问题而积极改进,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而如果是因为十八大召开而为之,十八大之后依然如故,那就实在有损党政部门官方网的形象了,需要管理人员予以认真思考。

Oct
23
“你幸福吗”的新闻采访失策分析
双节期间,央视记者走基层节目推出了以“幸福是什么”为主题的调查采访,原本从新闻的角度讲,这是个不错的题材,却不想因为记者过于机械呆板、简单直接而让受访者一时难以言表,以至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画面,更被网民演绎成为网络热点,而从新闻采访的基本技能来说,这个热点反应的记者素质和新闻传播的把关问题也确实值得业内思考。
学习过新闻采访学的朋友都知道,新闻采访的提问是非常有讲究的。大凡中外名记,在新闻采访的能力素质都传世佳话,被新闻学界奉为学习的经典。而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新闻记者在采访者要认真做足功课,即准备工作,包括研究采访的对象,设计提问等。提问的方式一般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记者应该根据不同的采访情况特别是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好合适的问题,以便采访能够获得预期的成功。
但是从央视的这次采访看,收看电视那会就觉得这采访不对劲,感觉记者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闭合式的,没有什么变化,显得机械呆板,也让人觉得要不是记者太没经验,要不是就是记者太没准备。闭合式问题当然有针对性强,直截了当的特点,也许记者就是想达到这种效果,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话题,答案虽然可以简单直接地答复“幸福”与“不幸福”,人们却觉得“心有千千结”,不想通过是否的简单答复来表达自己的自己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是无法用简单的是否能够说得清的。
也许,这正好说明幸福的实质: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对人们来说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周围环境不同事物的影响,有时会感觉幸福地掉眼泪,有时可能愁苦、伤心得掉眼泪,而同样是掉眼泪,是苦还是甜,个中滋味也只有当时人心里最清楚。这种感觉又好比穿鞋,舒服与否,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而对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城市边缘的人来说,未必他们就没有一点幸福,他们有他们的幸福和忧愁,而他们的愁与苦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家,存在于他们的心底。但面对镜头,他们却不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可能他们觉得,在公众面前,在城市里,幸福是个奢侈的话题,与他们无关。他们心里知道,如果说幸福,既可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又可能遭到一些戴有色眼镜人士的嘲笑,如果说不幸福,也许也违背自己的良心,又可能会扫了记者的兴,不符合宣传的主旋律。于是,他们选择逃避,或环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他们生存的哲学,不能怪他们,只能说这样的话题这样的提问方式把他们推向了这样一种窘迫尴尬的境地。所以,当事的记者真应该好好反思下这个问题了。
而让人同样疑惑的是,这样后来被网络传疯沦为世人笑柄的采访居然也能够通过央视的审查,虽让为些感到央视的开放精神,但是把关失当可能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却是应该考虑到的。让央视和世人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失当行为,最后酿成了网络界的一大传奇,这不能不说是对央视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也无形中给央视的专业精神提出了辛辣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广泛思考,引起了人们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关注,这是节目策划者本身始类似不及的的传播学价值价值和社会意义。(多日腹稿,2012.1021晚开头,22晚完成)
双节期间,央视记者走基层节目推出了以“幸福是什么”为主题的调查采访,原本从新闻的角度讲,这是个不错的题材,却不想因为记者过于机械呆板、简单直接而让受访者一时难以言表,以至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画面,更被网民演绎成为网络热点,而从新闻采访的基本技能来说,这个热点反应的记者素质和新闻传播的把关问题也确实值得业内思考。
学习过新闻采访学的朋友都知道,新闻采访的提问是非常有讲究的。大凡中外名记,在新闻采访的能力素质都传世佳话,被新闻学界奉为学习的经典。而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新闻记者在采访者要认真做足功课,即准备工作,包括研究采访的对象,设计提问等。提问的方式一般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记者应该根据不同的采访情况特别是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好合适的问题,以便采访能够获得预期的成功。
但是从央视的这次采访看,收看电视那会就觉得这采访不对劲,感觉记者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闭合式的,没有什么变化,显得机械呆板,也让人觉得要不是记者太没经验,要不是就是记者太没准备。闭合式问题当然有针对性强,直截了当的特点,也许记者就是想达到这种效果,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话题,答案虽然可以简单直接地答复“幸福”与“不幸福”,人们却觉得“心有千千结”,不想通过是否的简单答复来表达自己的自己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是无法用简单的是否能够说得清的。
也许,这正好说明幸福的实质: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对人们来说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周围环境不同事物的影响,有时会感觉幸福地掉眼泪,有时可能愁苦、伤心得掉眼泪,而同样是掉眼泪,是苦还是甜,个中滋味也只有当时人心里最清楚。这种感觉又好比穿鞋,舒服与否,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而对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城市边缘的人来说,未必他们就没有一点幸福,他们有他们的幸福和忧愁,而他们的愁与苦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家,存在于他们的心底。但面对镜头,他们却不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可能他们觉得,在公众面前,在城市里,幸福是个奢侈的话题,与他们无关。他们心里知道,如果说幸福,既可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又可能遭到一些戴有色眼镜人士的嘲笑,如果说不幸福,也许也违背自己的良心,又可能会扫了记者的兴,不符合宣传的主旋律。于是,他们选择逃避,或环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他们生存的哲学,不能怪他们,只能说这样的话题这样的提问方式把他们推向了这样一种窘迫尴尬的境地。所以,当事的记者真应该好好反思下这个问题了。
而让人同样疑惑的是,这样后来被网络传疯沦为世人笑柄的采访居然也能够通过央视的审查,虽让为些感到央视的开放精神,但是把关失当可能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却是应该考虑到的。让央视和世人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失当行为,最后酿成了网络界的一大传奇,这不能不说是对央视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也无形中给央视的专业精神提出了辛辣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广泛思考,引起了人们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关注,这是节目策划者本身始类似不及的的传播学价值价值和社会意义。(多日腹稿,2012.1021晚开头,22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