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4
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
近年来,随着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的日益复杂,特别是“法轮功”退党、退团宣传攻势的影响,“退党”已成为党员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党的凝聚力方面一个极其敏感的词汇和极为沉重的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笔者以为,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拨开笼罩在党的建设身上的雾霾,澄清复杂形势带来的不理性认识,正确看待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要客观看待退党的合法性,避免走入只能进不能出的“官本位”翻版思想误区。入党与退党原本是任何党派组织发展工作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法律并未对各个合法党派组织发展中的入党、退党问题作出限制。作为执政党根本大法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了中国公民入党和退党的自由。党章第一章第一条指出,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该章第九条又指出,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党支部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如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谈论,决定把他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由此可见,退党单纯从组织工作上看属于合法行为,无需看得太重,大惊小怪。有进有出是任何党派发展的正常状况,只能进不能出则是只能上不能下的官本位思想的翻版。
要合理看待人们对待退党行为的社会心理,不宜作过多的政治和道德解读。对每一个追求正确的政治信仰,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来说,入党确是人生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入党意味要对党忠诚,为党的理想奋斗终身,永不叛党。除非自身犯下严重的错误被党除名,退党的这个自由一般是不会有人去享受的。如果有党员主动要求退党,不管是个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出现了问题,还是其他与此无关的原因,人们思想意识上难以接受,会习惯性认为这个人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不坚定,而且这种舆论氛围会长久地笼罩在这个人头上。如果谁被敌对势力腐蚀,出现叛党行为,那么他将被永远钉在人生和历史的耻辱柱上。在这种政治立场方面的压力下,退党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政治话题不难理解,并且也正好反映了社会对党组织政治要求的认可。对基于文化传统的这种社会心理必须予以从情感上理解,客观地看待,正确地认识,不能以感情代替理性。叛党行为极其恶劣,应当坚决反对,不符合条件被劝退党极不光彩,当引以为戒。但要把叛党、被劝退党和正常退党区别开来,不要把正常退党看得过重,赋予过多的政治压力和道德谴责。
必须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严格审查党员条件,妥善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党受到拥戴,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力量越来强大对党的发展来说是好事,但是强大并不只能依靠数量,数量多也不见得就有战斗力。众所周知,苏共在20万党员时建立了政权,有200万党员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将近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亡党亡国,它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警醒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我们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以完成指标数量的态度来发展党员,忽视党员的质量和发展工作程序。我国现有8000万党员,数量上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发展工作必须转向在质量上下功夫。必须严格遵守原则,注重党员质量,宁缺勿滥,真正把各阶层中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
必须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执政能力。众所周知,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更加尖锐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样的共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对党的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我党现有8000万党员主流是好的,但勿庸讳言,部分党员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对那些已经腐化变质,徒有其名的所谓党员,他们不仅失去了先进性,反而成为了危害党和人们的蛀虫,我们应该当作毒瘤及时的予以清除;对那些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已不符合党员条件且教育帮助无效的党员也应该予以劝退,以维护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确保党坚强有力,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共同建设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必须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这是党在新时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后,顺应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展示出充分自信的科学决策,而呼吁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正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关精神作出的理论探讨,并非有人担心的鼓励退党论调,更与敌对势力鼓吹的“退党”邪论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对此,党员干部既要有清醒的理论觉悟,也要和中央一样保持充分的改革自信。(欣文 琼台思想博客原创)
近年来,随着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的日益复杂,特别是“法轮功”退党、退团宣传攻势的影响,“退党”已成为党员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党的凝聚力方面一个极其敏感的词汇和极为沉重的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笔者以为,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拨开笼罩在党的建设身上的雾霾,澄清复杂形势带来的不理性认识,正确看待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要客观看待退党的合法性,避免走入只能进不能出的“官本位”翻版思想误区。入党与退党原本是任何党派组织发展工作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法律并未对各个合法党派组织发展中的入党、退党问题作出限制。作为执政党根本大法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了中国公民入党和退党的自由。党章第一章第一条指出,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该章第九条又指出,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党支部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如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谈论,决定把他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由此可见,退党单纯从组织工作上看属于合法行为,无需看得太重,大惊小怪。有进有出是任何党派发展的正常状况,只能进不能出则是只能上不能下的官本位思想的翻版。
要合理看待人们对待退党行为的社会心理,不宜作过多的政治和道德解读。对每一个追求正确的政治信仰,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来说,入党确是人生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入党意味要对党忠诚,为党的理想奋斗终身,永不叛党。除非自身犯下严重的错误被党除名,退党的这个自由一般是不会有人去享受的。如果有党员主动要求退党,不管是个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出现了问题,还是其他与此无关的原因,人们思想意识上难以接受,会习惯性认为这个人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不坚定,而且这种舆论氛围会长久地笼罩在这个人头上。如果谁被敌对势力腐蚀,出现叛党行为,那么他将被永远钉在人生和历史的耻辱柱上。在这种政治立场方面的压力下,退党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政治话题不难理解,并且也正好反映了社会对党组织政治要求的认可。对基于文化传统的这种社会心理必须予以从情感上理解,客观地看待,正确地认识,不能以感情代替理性。叛党行为极其恶劣,应当坚决反对,不符合条件被劝退党极不光彩,当引以为戒。但要把叛党、被劝退党和正常退党区别开来,不要把正常退党看得过重,赋予过多的政治压力和道德谴责。
必须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严格审查党员条件,妥善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党受到拥戴,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力量越来强大对党的发展来说是好事,但是强大并不只能依靠数量,数量多也不见得就有战斗力。众所周知,苏共在20万党员时建立了政权,有200万党员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将近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亡党亡国,它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警醒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我们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以完成指标数量的态度来发展党员,忽视党员的质量和发展工作程序。我国现有8000万党员,数量上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发展工作必须转向在质量上下功夫。必须严格遵守原则,注重党员质量,宁缺勿滥,真正把各阶层中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
必须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执政能力。众所周知,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更加尖锐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样的共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对党的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我党现有8000万党员主流是好的,但勿庸讳言,部分党员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对那些已经腐化变质,徒有其名的所谓党员,他们不仅失去了先进性,反而成为了危害党和人们的蛀虫,我们应该当作毒瘤及时的予以清除;对那些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已不符合党员条件且教育帮助无效的党员也应该予以劝退,以维护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确保党坚强有力,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共同建设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必须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这是党在新时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后,顺应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展示出充分自信的科学决策,而呼吁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正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关精神作出的理论探讨,并非有人担心的鼓励退党论调,更与敌对势力鼓吹的“退党”邪论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对此,党员干部既要有清醒的理论觉悟,也要和中央一样保持充分的改革自信。(欣文 琼台思想博客原创)
May
24
让内心流淌党员的神圣感
记得某同事一次在剖析自己思想的文章中提到,现在作为一名党员,要在一些社会场合自然而大胆地提及自己的党员身份,似乎是件很难的事。说这话的同事很可爱,可爱之处在于他能够大胆地把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可爱得单纯,丝毫也不顾虑到这样直言不讳的话会不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他的直言所折射的关于党员意识和神圣感淡化和缺失的问题也正是我很早就想说但一直憋在心里没有找到合适机会说出来的话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人们眼中的群体形象一直是崇高的,无论是在文艺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在急难险阻面前,能够挺身而出的往往是我们的共产党员,能够大吼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冲锋在前的英勇事迹也不胜枚举。但勿庸讳言,的确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党员身份的自觉意识和神圣感的淡化甚至缺失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社会现象,已不容忽视。一方面,它反映了党员个人在自我要求和自身修养问题上松懈,面对社会不良风气,不仅不敢尽党员之责进行抵制、批评,与之开展思想斗争,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随波逐流,渐受浸染而不觉。另一方面,它折射出了我党一些地方基层组织涣散,缺乏正常的组织生活,尤其是放松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同时,它也反映了新形势下世情、党情、社情日益复杂,社会需要张扬浩然正气,而别有用心者企图腐蚀、搞垮我党,深层次的危险、矛盾和斗争一分一秒都不会停息,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面对问题和危险,党的每一份子都不能麻痹松懈,必须为加强党的建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是远大神圣的,我党领导的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既是时代大业,也是注定要写入历史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足够让每个热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华夏子孙在内心燃起无比的神圣感。我们必须经常重温入党誓言,自觉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让内心流淌对党、对党的事业的神圣感。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大胆践行党的宗旨,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强化群众对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的认同,逐渐密切党群关系,恢复我党历史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情谊,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宽广、坚实。
行文至此,忽又想起媒体曾经报道过有的地方青少年不知道国歌、不会唱国歌现象,由此又联想到党员中间类似的问题也不少见,从国际歌不会唱或者唱不准、唱不完,入党誓词记不完整,党龄不会计算等党员基本常识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牢,到不熟悉党的组织生活程序,不会组织党的活动等党务工作基础不扎实等问题,这些都恐非个案。有感于当初自己入团、入党时内心感到何等神圣、激动,而今入党前程序不够严肃、入党时仪式神圣感弱化、入党后党员身份自觉意识和神圣感淡化甚至缺失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社会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呼吁党的各级组织应该在入党培训和党员培训、党的生活中加强对党员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培训,不仅要增强党员身份的自觉意识和神圣感,更要让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身体力行,大胆亮出党员身份牌,以身作则,引领社会真、善、美的传统和时代新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就让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时刻牢记党的使命,牢记十八大的精神,牢记共产党人的责任,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在平凡中乐于奉献,为党争光。如果有谁问起自己的党员身份,能够以党员为荣,就像2013年春节晚会节目中那个骄傲的保安一样中气十足的大声说出:我是党员,我骄傲!
记得某同事一次在剖析自己思想的文章中提到,现在作为一名党员,要在一些社会场合自然而大胆地提及自己的党员身份,似乎是件很难的事。说这话的同事很可爱,可爱之处在于他能够大胆地把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可爱得单纯,丝毫也不顾虑到这样直言不讳的话会不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他的直言所折射的关于党员意识和神圣感淡化和缺失的问题也正是我很早就想说但一直憋在心里没有找到合适机会说出来的话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人们眼中的群体形象一直是崇高的,无论是在文艺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在急难险阻面前,能够挺身而出的往往是我们的共产党员,能够大吼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冲锋在前的英勇事迹也不胜枚举。但勿庸讳言,的确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党员身份的自觉意识和神圣感的淡化甚至缺失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社会现象,已不容忽视。一方面,它反映了党员个人在自我要求和自身修养问题上松懈,面对社会不良风气,不仅不敢尽党员之责进行抵制、批评,与之开展思想斗争,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随波逐流,渐受浸染而不觉。另一方面,它折射出了我党一些地方基层组织涣散,缺乏正常的组织生活,尤其是放松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同时,它也反映了新形势下世情、党情、社情日益复杂,社会需要张扬浩然正气,而别有用心者企图腐蚀、搞垮我党,深层次的危险、矛盾和斗争一分一秒都不会停息,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面对问题和危险,党的每一份子都不能麻痹松懈,必须为加强党的建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是远大神圣的,我党领导的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既是时代大业,也是注定要写入历史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足够让每个热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华夏子孙在内心燃起无比的神圣感。我们必须经常重温入党誓言,自觉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让内心流淌对党、对党的事业的神圣感。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大胆践行党的宗旨,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强化群众对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的认同,逐渐密切党群关系,恢复我党历史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情谊,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宽广、坚实。
行文至此,忽又想起媒体曾经报道过有的地方青少年不知道国歌、不会唱国歌现象,由此又联想到党员中间类似的问题也不少见,从国际歌不会唱或者唱不准、唱不完,入党誓词记不完整,党龄不会计算等党员基本常识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牢,到不熟悉党的组织生活程序,不会组织党的活动等党务工作基础不扎实等问题,这些都恐非个案。有感于当初自己入团、入党时内心感到何等神圣、激动,而今入党前程序不够严肃、入党时仪式神圣感弱化、入党后党员身份自觉意识和神圣感淡化甚至缺失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社会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呼吁党的各级组织应该在入党培训和党员培训、党的生活中加强对党员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培训,不仅要增强党员身份的自觉意识和神圣感,更要让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身体力行,大胆亮出党员身份牌,以身作则,引领社会真、善、美的传统和时代新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就让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时刻牢记党的使命,牢记十八大的精神,牢记共产党人的责任,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在平凡中乐于奉献,为党争光。如果有谁问起自己的党员身份,能够以党员为荣,就像2013年春节晚会节目中那个骄傲的保安一样中气十足的大声说出:我是党员,我骄傲!
May
8
情感一过,文不能出。再酝酿亦难矣!
行孝敬长不容等 孝敬之行不可攒
------2013年清明偶感
又是清明。
昨晚突降阵雨,今晨却又阳光明媚。独坐桌前,闻窗外鞭炮声声。
不意间离开故乡已经近十五年。十年树木呵,十年间不知能够发生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十五年竟然似乎感觉是一瞬,除了容颜成熟外似别无收获,心灵仍然毫无归宿般在天空飘荡。不禁陡生伤感。
容颜衰老也罢,一事无成也罢,唯一真正震憾人心的就是亲友老去的消息。岁月无痕,岁月也无情。壮年人不觉年华虚度,然而年老体弱者已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时间对他们来说是更加现实而残酷的。
感谢上苍的眷顾,我的双亲仍然健康平安。在同龄的朋友那,双亲不全的已数目不少了。对于儿女来说,最最伤神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亲虽健在,但我心甚感惭愧。尽养且不够,遑论尽孝道!
我也对故乡的亲友抱有深深的愧疚。虽然时常想回故乡,也偶尔梦回故乡,但十几年来,心思在工作上多,在亲友身上少;时间在外多,在家陪亲友少,以至亲友故去的消息传来,令我唏嘘愧疚不已:自己欠他们的情太多了。
大学毕业之后,在家乡人那看是有出息了,虽然他们不图从我这里获得什么帮助,但我应该对有几十年感情的故地故人表示我的敬意!过去的十来年忙忙碌碌,不觉时间飞快,也似感觉不到亲友在衰老。
但是,当我觉察过来,意识到应该多回去看看时,我已经铸成大错了:很多的长者逝去了,我永远没有向他们当面表达我敬意的机会了。大姨父、小学校长、外婆、叔伯祖母、姑祖父、邻居大伯、邻居外婆、叔伯大姨父……一串的名字犹如针刺在心,犹芒在背,令我时常悔恨内疚。
其实,我多么希望能够多回去和他们一起聊聊家常、听他们说些“老班子”的故事,讲一讲乡野传奇和神仙鬼怪;我也多么希望他们能够品尝一下从外地带来的特产,听我说说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看看我在外游历的照片;我也更希望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尽一份力,在节日里和他们各家办喜事的日子里能够道一声喜,.送上一份心意,在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能够尽一份关爱或孝道……
在孝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要有孝心,同时我是很主张尽量创造好的条件来尽孝的,很反感那些“攒”条件的做法。和尽孝道不能等人一样,所有这样的关爱都禁不起太多的等待,需要我们及早去做,无论什么条件都要尽力去做,有什么条件就做到能做的程度,而不是去等,去“攒”。
其实尽孝敬长需要的条件不多,有真情实意的孝心爱心就够,如果非要等到你觉得所谓条件够了的时候,很可能为时已晚,即使双亲和其他长辈都健在,但已老得游不能游,吃又吃不了多少,你每天吃山珍海味、开得起飞机又有何用?
在敬业与行孝敬长之道二者关系的把握上,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像忠与孝的问题,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为国家工作即尽忠,为父母尽心即尽孝,古有忠孝难以两全之说,受传统思想影响,我的家庭都比较倾向于把心灵砝码向工作倾斜。但是有没有更合理的办法呢?
当兵那阵,曾听一位首长说过,要保证官兵探家看望父母的时间,在组织利益高于一切的舆论环境中,这位首长的言语犹如甘霖浸润心田,比起一些苍白的说教,显得人情味十足,此后我十分推崇这种理念。
爱家爱父母是人之常情,爱家才能爱国是基本的道理,多年来我尽心工作,不敢因私误事,有一次还由于怕影响工作而没有去看望被飞车抢夺者拖拉得摔伤的孩子她妈而伤了她的心,落下了令人伤心的话柄。
尽管多年来兢兢业业却也未因此而获得奖励、晋升,但我并不后悔,但我后悔没有在公和私、国与家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每每思及此事,常自责不已!
行孝敬长不容等,孝敬之行不可攒,还是立足现有条件及时行孝敬长吧!
(后记:2013年4月5日上午、下午分两次写作而成,5月7日晚录入电脑,并略作完善。彼时写此感受,本可望顺情感一气呵成,但因事被迫中断,未能即时写完,谁知情感一过,文不能出,再酝酿亦难矣!后虽勉强写完,但此时心情已变,思绪很乱,只得暂此搁笔。昨刚听说叔伯大姨过世,今天下班又听说另一叔伯祖母过世,除了让我唏嘘之外,我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行孝敬长不容等 孝敬之行不可攒
------2013年清明偶感
又是清明。
昨晚突降阵雨,今晨却又阳光明媚。独坐桌前,闻窗外鞭炮声声。
不意间离开故乡已经近十五年。十年树木呵,十年间不知能够发生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十五年竟然似乎感觉是一瞬,除了容颜成熟外似别无收获,心灵仍然毫无归宿般在天空飘荡。不禁陡生伤感。
容颜衰老也罢,一事无成也罢,唯一真正震憾人心的就是亲友老去的消息。岁月无痕,岁月也无情。壮年人不觉年华虚度,然而年老体弱者已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时间对他们来说是更加现实而残酷的。
感谢上苍的眷顾,我的双亲仍然健康平安。在同龄的朋友那,双亲不全的已数目不少了。对于儿女来说,最最伤神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亲虽健在,但我心甚感惭愧。尽养且不够,遑论尽孝道!
我也对故乡的亲友抱有深深的愧疚。虽然时常想回故乡,也偶尔梦回故乡,但十几年来,心思在工作上多,在亲友身上少;时间在外多,在家陪亲友少,以至亲友故去的消息传来,令我唏嘘愧疚不已:自己欠他们的情太多了。
大学毕业之后,在家乡人那看是有出息了,虽然他们不图从我这里获得什么帮助,但我应该对有几十年感情的故地故人表示我的敬意!过去的十来年忙忙碌碌,不觉时间飞快,也似感觉不到亲友在衰老。
但是,当我觉察过来,意识到应该多回去看看时,我已经铸成大错了:很多的长者逝去了,我永远没有向他们当面表达我敬意的机会了。大姨父、小学校长、外婆、叔伯祖母、姑祖父、邻居大伯、邻居外婆、叔伯大姨父……一串的名字犹如针刺在心,犹芒在背,令我时常悔恨内疚。
其实,我多么希望能够多回去和他们一起聊聊家常、听他们说些“老班子”的故事,讲一讲乡野传奇和神仙鬼怪;我也多么希望他们能够品尝一下从外地带来的特产,听我说说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看看我在外游历的照片;我也更希望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尽一份力,在节日里和他们各家办喜事的日子里能够道一声喜,.送上一份心意,在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能够尽一份关爱或孝道……
在孝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要有孝心,同时我是很主张尽量创造好的条件来尽孝的,很反感那些“攒”条件的做法。和尽孝道不能等人一样,所有这样的关爱都禁不起太多的等待,需要我们及早去做,无论什么条件都要尽力去做,有什么条件就做到能做的程度,而不是去等,去“攒”。
其实尽孝敬长需要的条件不多,有真情实意的孝心爱心就够,如果非要等到你觉得所谓条件够了的时候,很可能为时已晚,即使双亲和其他长辈都健在,但已老得游不能游,吃又吃不了多少,你每天吃山珍海味、开得起飞机又有何用?
在敬业与行孝敬长之道二者关系的把握上,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像忠与孝的问题,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为国家工作即尽忠,为父母尽心即尽孝,古有忠孝难以两全之说,受传统思想影响,我的家庭都比较倾向于把心灵砝码向工作倾斜。但是有没有更合理的办法呢?
当兵那阵,曾听一位首长说过,要保证官兵探家看望父母的时间,在组织利益高于一切的舆论环境中,这位首长的言语犹如甘霖浸润心田,比起一些苍白的说教,显得人情味十足,此后我十分推崇这种理念。
爱家爱父母是人之常情,爱家才能爱国是基本的道理,多年来我尽心工作,不敢因私误事,有一次还由于怕影响工作而没有去看望被飞车抢夺者拖拉得摔伤的孩子她妈而伤了她的心,落下了令人伤心的话柄。
尽管多年来兢兢业业却也未因此而获得奖励、晋升,但我并不后悔,但我后悔没有在公和私、国与家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每每思及此事,常自责不已!
行孝敬长不容等,孝敬之行不可攒,还是立足现有条件及时行孝敬长吧!
(后记:2013年4月5日上午、下午分两次写作而成,5月7日晚录入电脑,并略作完善。彼时写此感受,本可望顺情感一气呵成,但因事被迫中断,未能即时写完,谁知情感一过,文不能出,再酝酿亦难矣!后虽勉强写完,但此时心情已变,思绪很乱,只得暂此搁笔。昨刚听说叔伯大姨过世,今天下班又听说另一叔伯祖母过世,除了让我唏嘘之外,我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May
7
生命的轮回
近几天先后两次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告知邻居大伯禾本家伯奶奶去逝的消息,想起与他们相关的点点往事,不由得心生伤感,感叹岁月脚步之匆匆,生命轮回之无情。
我欠家乡的太多了!虽然说不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从高中开始离家求学,一年呆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少,而且离家也越来越远,再到省城上学,毕业后又到省外工作,回家的频率也越来越小,不知不觉中,这种状态竟然已经持续了20多年,而我还感觉似乎是一下子发生的事,怎么就过去了20多年了呢?
20余年,足够让一棵棵小树长成大树,20余年,足够让一个个婴儿长大成为帅男俊女。20余年的岁月中,我也从少年长大成人,步入中年,虽我心不服老,但身边的小年轻已经不把我当年轻人看了。20余年中,就读过大学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次路过都认不出原本熟悉的路。20余年中,家乡农村的泥巴路渐渐为水泥路代替,门口的排涝渠年复一年因加高堤岸成了地上“悬河”……20年来,发生变化的有很多,不变的也有很多,唯独我却忽略了家乡亲友容颜的衰老和生命的轮回。似乎他们都是童话世界中的常青树,永远如夕日的健壮、神采奕奕。而我突然听说他们中有哪一位不在了时,会感到很突然,很疑惑,怎么会呢?
我似乎生活在记忆里,生活在梦中,由于太久太远的分离,头脑里的记忆缓存没纬及时得到更新,才会产生梦境般的感觉。这也难怪,在一个年复一年重复而变化让人感觉不到太大的环境里,即使能够不断更新记忆的缓存,但是仍然难以感觉岁月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我也曾在母校遇到过这种情况:那是毕业几年后回到母校的时候,见到宿舍那家照相馆还在,就上前去打个招呼,谁知人家一点都不感到陌生和意外,只是说了句“有好久不见了,忙什么去了呢”,在他看来,我似乎还是昨日在校园里匆匆路跟随的学子,而非多年未见的“稀客”!
我不知别人是否有类似的感觉,也不知道在别人看来,这种感觉好不好。但是我知道,我感到有种老友之间的默契、亲钱,也就是这种感觉消融了我们彼此的时空感而不自觉!这对生活的充实感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由此而不觉年华似流水,空负了金色年华就令人嗟叹了!就像现在的我。
生命的轮回在我看来,就是历史长河硫生命的前后相继,生死的周而复始。倘若对个体而言,生命能够轮回,我到希望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年华,把握自己的生活,不致于年华虚度后却有那么多令人感到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是,这只是神话或宗教里的希望罢了。唯有从现在做起,把握现在和将来,让生活更加充满亲情、温暖、关爱,少些冷漠、孤寂、疏远!
(5月5日上午又闻叔伯大姨过世,让我又想起了这份心情,想录入电脑分享,但是又恐怕辞不达意,当日未能完成。6日晚决定不能拖,趁心境还在,赶紧录好。大约2012年9月22日后某日动笔,未完,直到2013年4月6日才勉强补充完,同时又另作一篇类似的心情小文)
近几天先后两次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告知邻居大伯禾本家伯奶奶去逝的消息,想起与他们相关的点点往事,不由得心生伤感,感叹岁月脚步之匆匆,生命轮回之无情。
我欠家乡的太多了!虽然说不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从高中开始离家求学,一年呆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少,而且离家也越来越远,再到省城上学,毕业后又到省外工作,回家的频率也越来越小,不知不觉中,这种状态竟然已经持续了20多年,而我还感觉似乎是一下子发生的事,怎么就过去了20多年了呢?
20余年,足够让一棵棵小树长成大树,20余年,足够让一个个婴儿长大成为帅男俊女。20余年的岁月中,我也从少年长大成人,步入中年,虽我心不服老,但身边的小年轻已经不把我当年轻人看了。20余年中,就读过大学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次路过都认不出原本熟悉的路。20余年中,家乡农村的泥巴路渐渐为水泥路代替,门口的排涝渠年复一年因加高堤岸成了地上“悬河”……20年来,发生变化的有很多,不变的也有很多,唯独我却忽略了家乡亲友容颜的衰老和生命的轮回。似乎他们都是童话世界中的常青树,永远如夕日的健壮、神采奕奕。而我突然听说他们中有哪一位不在了时,会感到很突然,很疑惑,怎么会呢?
我似乎生活在记忆里,生活在梦中,由于太久太远的分离,头脑里的记忆缓存没纬及时得到更新,才会产生梦境般的感觉。这也难怪,在一个年复一年重复而变化让人感觉不到太大的环境里,即使能够不断更新记忆的缓存,但是仍然难以感觉岁月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我也曾在母校遇到过这种情况:那是毕业几年后回到母校的时候,见到宿舍那家照相馆还在,就上前去打个招呼,谁知人家一点都不感到陌生和意外,只是说了句“有好久不见了,忙什么去了呢”,在他看来,我似乎还是昨日在校园里匆匆路跟随的学子,而非多年未见的“稀客”!
我不知别人是否有类似的感觉,也不知道在别人看来,这种感觉好不好。但是我知道,我感到有种老友之间的默契、亲钱,也就是这种感觉消融了我们彼此的时空感而不自觉!这对生活的充实感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由此而不觉年华似流水,空负了金色年华就令人嗟叹了!就像现在的我。
生命的轮回在我看来,就是历史长河硫生命的前后相继,生死的周而复始。倘若对个体而言,生命能够轮回,我到希望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年华,把握自己的生活,不致于年华虚度后却有那么多令人感到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是,这只是神话或宗教里的希望罢了。唯有从现在做起,把握现在和将来,让生活更加充满亲情、温暖、关爱,少些冷漠、孤寂、疏远!
(5月5日上午又闻叔伯大姨过世,让我又想起了这份心情,想录入电脑分享,但是又恐怕辞不达意,当日未能完成。6日晚决定不能拖,趁心境还在,赶紧录好。大约2012年9月22日后某日动笔,未完,直到2013年4月6日才勉强补充完,同时又另作一篇类似的心情小文)
May
4
《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如此绝妙!
话说路遥和马力是好朋友,路遥父亲是富商,马力的父亲是路遥家的仆人。虽然是主仆关系,两人的关系很好。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路遥有钱有势,不愁没老婆,而马力贫困潦倒,一直没人提亲。 有一天有媒人给马力提亲,马力大喜,但是却要昂贵的彩礼。马力只好请同学路遥帮助,路遥说:借钱可以,但是结婚入洞房我来替你前三天。马力怒火冲头,但是又没有办法,总不能光棍一辈子,只好答应,于是选择好日子结婚。马力煎熬过了痛苦的三天,第四天该他洞房了,心里懊恼呀!!!天一黑就一头栽进洞房拉被蒙头就睡觉,新娘子就问:夫君,为何前三夜都是通宵读书,今天却蒙头大睡?马力这才知道路遥给他开了个大玩笑,真是又喜又恼,被有钱的朋友给耍了,发誓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后来还真考上了并在京城做了大官。 路遥性情豪放,侠肝义胆,最后却坐吃山空,看到自己一家实在无法度日,
想起曾经资助的朋友马力,于是就和老婆商量自己进京找他帮助。 马力见到路遥很是高兴,热情款待,路遥说明来意,马力却说:喝酒!喝酒!根本没有帮助他的意思,路遥很恼。过了几天,马力说:路兄,你回家吧,免得嫂夫人牵挂!路遥只得气愤沮丧的回家,还没进家就听见家里哭成一片,急忙进来,看到妻儿守着一口棺材痛哭,一见路遥进来家人又惊又喜。原来是马力派人送来棺材说:路遥到京城后,生了重病,医治无效而死!路遥更加恼怒,打开棺材一看里面是金银财物,还有一纸条上写: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 感言:真正的朋友不在巧言令色,贵在心犀相通,人生短短数十载,认识的朋友又有多少,但真正能懂你心,又能真心疼惜你的又有几人?若是你很幸运,已经有这样真挚的好友,珍惜吧!别因为一些琐碎的误会而轻言,真心的朋友是你一生之中最珍贵的财富,让这一路上不再孤寂。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自网络)
话说路遥和马力是好朋友,路遥父亲是富商,马力的父亲是路遥家的仆人。虽然是主仆关系,两人的关系很好。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路遥有钱有势,不愁没老婆,而马力贫困潦倒,一直没人提亲。 有一天有媒人给马力提亲,马力大喜,但是却要昂贵的彩礼。马力只好请同学路遥帮助,路遥说:借钱可以,但是结婚入洞房我来替你前三天。马力怒火冲头,但是又没有办法,总不能光棍一辈子,只好答应,于是选择好日子结婚。马力煎熬过了痛苦的三天,第四天该他洞房了,心里懊恼呀!!!天一黑就一头栽进洞房拉被蒙头就睡觉,新娘子就问:夫君,为何前三夜都是通宵读书,今天却蒙头大睡?马力这才知道路遥给他开了个大玩笑,真是又喜又恼,被有钱的朋友给耍了,发誓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后来还真考上了并在京城做了大官。 路遥性情豪放,侠肝义胆,最后却坐吃山空,看到自己一家实在无法度日,
想起曾经资助的朋友马力,于是就和老婆商量自己进京找他帮助。 马力见到路遥很是高兴,热情款待,路遥说明来意,马力却说:喝酒!喝酒!根本没有帮助他的意思,路遥很恼。过了几天,马力说:路兄,你回家吧,免得嫂夫人牵挂!路遥只得气愤沮丧的回家,还没进家就听见家里哭成一片,急忙进来,看到妻儿守着一口棺材痛哭,一见路遥进来家人又惊又喜。原来是马力派人送来棺材说:路遥到京城后,生了重病,医治无效而死!路遥更加恼怒,打开棺材一看里面是金银财物,还有一纸条上写: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 感言:真正的朋友不在巧言令色,贵在心犀相通,人生短短数十载,认识的朋友又有多少,但真正能懂你心,又能真心疼惜你的又有几人?若是你很幸运,已经有这样真挚的好友,珍惜吧!别因为一些琐碎的误会而轻言,真心的朋友是你一生之中最珍贵的财富,让这一路上不再孤寂。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