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9
因为优秀,所以孤独
——读《传媒散论》有感
收到宏伟赠与我的《传媒散论》一书,倍感意外与吃惊----昔日的战友不觉间超越了自己,竟走得如此之远。这让我惭愧之余,更多了一份对宏伟的敬意。
敬意,源自于他的勤奋、执著、优秀和淡然。
——读《传媒散论》有感
收到宏伟赠与我的《传媒散论》一书,倍感意外与吃惊----昔日的战友不觉间超越了自己,竟走得如此之远。这让我惭愧之余,更多了一份对宏伟的敬意。
敬意,源自于他的勤奋、执著、优秀和淡然。
Mar
17
梦呓:马航失联是不是一场游戏?
马航失联的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不断有新的消息传来,但是随着种种解体、坠毁的可能性被排除,失联事件本身变得越来越诡异和不可思议,当然这对相关国家特别是乘客家属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第七天马政府发布了飞机可能折返的的信息,让本来或许已经绝望的他们开始燃起了新的希望。虽然不论是被劫持还是机上发生了其他变故,都不是什么幸运的好事,但是比起灾难性的事故来,这种生的可能已是不可奢求的万幸了。
在人们的普遍关切声中,有一种可能虽然因为大胆而同样显得不可思议,但是结合事件发生以来,马方公布的失联时间上的疑点和马方对相关信息公布的不及时、不透明,甚至表现出支支吾吾,似乎有意掩盖什么,人们有理由设想:马航失联是不是受某种力量左右的一场游戏?这场游戏的大致情节是,某力量指定某些人或直接拉笼机上工作人员,在南海上空精心导演一场失联的恐怖剧,给世界制造一种“空难”或“劫持”的假象,在以种种事先设计的手段瞒天过海骗过世人后,他们让飞机按照事件设定但是人们不会注意的航线消失在世界的视野中,把飞机藏在某个地方等待游戏结束。
而此时,世界的目光和相关国家的力量则被这种力量牵引着,人们被牵着鼻子一会搜索空中,一会搜索海上,一会检测油污,一会检查疑似漂浮物。当一种游戏玩够后,这种力量又慢慢释放出一种种信息,的同时,引导人们继续往别的更难搜索的地方玩去……同时,还伴随今天机长家属搬家明天又予以否认、机长有无可能自杀等迷雾,让大家趣不减,这样直到把大家玩得筋疲力尽了,某种力量正坐在舒适的房子里看着大家忙忙碌碌的样子,端着咖啡满意地笑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如果你们能够找到,是你们的幸运,如果找不到,到时我公布被我找到了再不迟。不过,功劳是我的!而你们的应对事件的能耐和底细我都清楚了,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大家想想,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你们看,现在中国已经动用9艘艇和10颗卫星了,有26个国家参与了这场从太平洋到印度样的大搜索活动,相关国家在国际道义面前不遗余力,拿出自家最大的力量来维护人间道义,却不需某种力量多花一个子,多说一句话,这是何等的高明啊!这样的一种高人,到底会是谁呢?他们在玩这个游戏的同时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游戏呢,下一步还有什么游戏呢?如果是这样,陪他们玩游戏的人们是及时撤出还是考虑怎么把这场场游戏玩得更有价值呢?
这只是一种看似天花夜谭的猜想或梦呓,但绝不是恶搞,认为无趣的人们请不要误会,我们都是希望飞机平安的。如果你要骂,那你得先告诉我,飞机到底在哪儿呢?
(140317晚)
马航失联的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不断有新的消息传来,但是随着种种解体、坠毁的可能性被排除,失联事件本身变得越来越诡异和不可思议,当然这对相关国家特别是乘客家属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第七天马政府发布了飞机可能折返的的信息,让本来或许已经绝望的他们开始燃起了新的希望。虽然不论是被劫持还是机上发生了其他变故,都不是什么幸运的好事,但是比起灾难性的事故来,这种生的可能已是不可奢求的万幸了。
在人们的普遍关切声中,有一种可能虽然因为大胆而同样显得不可思议,但是结合事件发生以来,马方公布的失联时间上的疑点和马方对相关信息公布的不及时、不透明,甚至表现出支支吾吾,似乎有意掩盖什么,人们有理由设想:马航失联是不是受某种力量左右的一场游戏?这场游戏的大致情节是,某力量指定某些人或直接拉笼机上工作人员,在南海上空精心导演一场失联的恐怖剧,给世界制造一种“空难”或“劫持”的假象,在以种种事先设计的手段瞒天过海骗过世人后,他们让飞机按照事件设定但是人们不会注意的航线消失在世界的视野中,把飞机藏在某个地方等待游戏结束。
而此时,世界的目光和相关国家的力量则被这种力量牵引着,人们被牵着鼻子一会搜索空中,一会搜索海上,一会检测油污,一会检查疑似漂浮物。当一种游戏玩够后,这种力量又慢慢释放出一种种信息,的同时,引导人们继续往别的更难搜索的地方玩去……同时,还伴随今天机长家属搬家明天又予以否认、机长有无可能自杀等迷雾,让大家趣不减,这样直到把大家玩得筋疲力尽了,某种力量正坐在舒适的房子里看着大家忙忙碌碌的样子,端着咖啡满意地笑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如果你们能够找到,是你们的幸运,如果找不到,到时我公布被我找到了再不迟。不过,功劳是我的!而你们的应对事件的能耐和底细我都清楚了,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大家想想,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你们看,现在中国已经动用9艘艇和10颗卫星了,有26个国家参与了这场从太平洋到印度样的大搜索活动,相关国家在国际道义面前不遗余力,拿出自家最大的力量来维护人间道义,却不需某种力量多花一个子,多说一句话,这是何等的高明啊!这样的一种高人,到底会是谁呢?他们在玩这个游戏的同时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游戏呢,下一步还有什么游戏呢?如果是这样,陪他们玩游戏的人们是及时撤出还是考虑怎么把这场场游戏玩得更有价值呢?
这只是一种看似天花夜谭的猜想或梦呓,但绝不是恶搞,认为无趣的人们请不要误会,我们都是希望飞机平安的。如果你要骂,那你得先告诉我,飞机到底在哪儿呢?
(140317晚)
Mar
15
从都市建制恢弘的孔庙到乡村简朴的宗族祠堂,从石村石宅石楼到黎村的船形茅草泥房;从丝绸之路上的瓷器到“破天荒”的进士牌匾,从深宅大院精美的窗花到名人故居的雕梁斗拱;从醒目的牌楼到多彩的照壁,从崖城的青砖石基到海南第一楼的琉璃碧瓦;从海口、文昌老街历经沧桑的骑楼到见证人世悲欢离合的古井古塔古墓古墙古炮台,从千年中和古镇的颓败到万年一瞬的火山记忆;从公仔戏到人偶剧,从渔民的俚语到书院的延绵不断的书声;从妈祖到洗夫人,从苏东坡到海瑞……本土众多的古建筑古意盎然,散发着历史的芬芳,流淌着文化的气息,传承着民族的人文精神,也成了摄影师镜的下的娇宠。
最近,海南省图书馆展出了这样一批体现海南古建筑人文风貌的摄影作品。这场由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南省图书馆、海南省民俗摄影协会等主办,海南省各市县摄影协会承办的摄影展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和海南本土旅游文化资源研究者的关注和欢迎,注定要在海南摄影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场展览共展出作品89幅,其中包含关于火山风貌的《万年一瞬》专题展大画幅作品37幅。题材基本涵盖了海南省境内各个市县目前已被发现的重要古民居。其中,从题材所涉地域来看,数量以海口居多。从作者看,共有包括“天涯浪客”、“天涯广角镜”等数十名擅长和执著于民俗题材的知名摄影师参加了展览。可以说是,不论是从民居题材上考察,还是从大画幅作品上审视,这都是本土民俗人文摄影作品和摄影师实力一次全面展示和大阅兵。
题材的性质决定了这些作品基本上都采用了纪实的手法。摄影师表现民居的摄影技术成熟,视角丰富,角度不一。仰视,引起人们对古迹的景仰之情;俯视,全面展示古迹的全貌;平视,引导人们静静地伫立、观察和思考;广角和特写等突破人眼的视力局限,给人以震憾,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单幅作品,颇费匠心,独具一格;长卷,宏观展示,气象非凡;组照,翔实全目,用心良苦……“那中和古镇苏东坡曾经到过的宋代古城还是那样雄伟和完整,那府城海瑞曾经迈过的古城墙的断垣依然遗存如旧,那些中凝结了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古塔更呈现出多彩的美感。那一幅幅雕刻精美的寓意吉祥的窗花,散发着古朴而隽永的文化气息,那一樽樽屹立百年而不倒的牌坊多像乡村开启的通向文明的窗口,更象乡村打量世界的不眠之眼,看尽沧海桑田、世态炎凉。”(引自《海南古民居·古建筑》摄影展前言)
特别是11位摄影师用银盐等记录的大画幅摄影作品,为人们展示了一万三千年前今广东、海南、广西沿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一带火山爆发后,炽热的岩浆凝固成的地质风貌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斑驳陆离的石道石碑石屋,静谧安详,飘渺着汉唐明清至今的传说。拙朴神秘的古庙神仙,灵动鲜活,流淌着源远流长的人性。自然的原生态、文化的原生态,淳朴的村人,便宛如这漫山遍野的花果斑斓万千。绿肥红瘦多彩的世界被摄影师们用大画幅胶片和玻璃湿板染成了黑白灰,一幅幅摄影作品记录的是现实的光影,表达的却是对生态、生存、生命的敬重。”(引自《万年一瞬》展览前言)这些作品有的通过传统胶片大画幅座机拍摄,有的通过传统的湿版工艺拍摄、制作,有的通过自己手工打制(DIY)的大画幅数码后背相座机拍摄,展示了摄影人对摄影的痴迷、精益求精和对传统技法的坚守,更显得难能可贵。
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精神沐浴,文艺工作者更需要从历史中寻找启示,从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活力。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欣赏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不仅具有宣传海南文化的作用,也具有进行景点导游的功能。在现场,笔者随机采访了一名认真欣赏、拍摄的观众,一位土生土长的海南女士,她表示,虽然自己到过海南很多地方,但是看过展览后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甚至不知道,她忙着把这些地方用手机拍摄下来带回去给儿子欣赏,希望以后能够去实地参观。
有的作品还具有抢救性纪录的意义,同时也引发了对文物保护的思考。如琼海蔡家大院,后来遭到盗挖,而之前的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较为原始的完整纪录,但是古迹知名后,伴随而来的保护问题也应该提前提醒有关部门重视,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又如以中和镇为代表的一些老街,许多老建筑每天都在趋向残破,正在慢慢消失,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修缮,有关部门和民间力量都应该尽早采取行动进行保护性开发。否则,原本留存不多的历史珍迹和人文旅游资源很多都会永远地消失了!
在明朝之前,虽然有过十二岁便以织机为题吟出“山河大地作织机”扬名科场,才华横溢却成为道士并开创道教南宗最后不知所终而让历代文人骚客感叹不已的白玉蟾,但海南一直被习惯性地认为游离在中原文化的边缘,直到朱元璋独具一格地把海南称为介于仙凡之间人间仙境般的“南溟奇甸”,海南才真正为更多的世人关注,并渐渐融入中原文化,从此人才辈出。但时至今日,艺术界“中心与边缘”的忧虑仍然存在,而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南省民俗摄影协会等能够抓住海南省古建筑这一既体现海南历史文化特色、展示海南在保存古建筑上的优势,又能融入内地文化艺术潮流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这是一件造福海南的盛事,必将促进海南与内地、海南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让海南的文化艺术传播得更远。
透过这些作品,笔者眼前涌的是一个个风尘仆仆、行色匆匆,穿街走巷,寻寻觅觅,时而蹙眉时而欢笑的身影,从中也足以看出这些摄影师对海南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勤奋创作、宣传海南所付出的辛劳,也看到了展览的承办者辛勤布展特别是民俗摄影协会等年来致力于民俗文化挖掘整理所付出的努力,对他们这种纪录和传播本土影像文化的壮举和无私奉献,市民有理由致以由衷的敬意。当然,这还是个美好的开始,笔者期待,以后这样的展览会更多些,题材更广些,专题更多更深更专些,表现手法更丰富些,喜欢本土文化的摄影师更多些、队伍的力量更大更强些!作为一个海口市民,一名摄影爱好者,笔者也期待在全国性、国际性的古建筑摄影大赛、大展中也能够看到海南古建筑的风采!(海南省南海文化影像学术交流中心)




Mar
1
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星星之火
——评《突出“围城”——网络负面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
● 张发
经过作者数月的艰辛孕育,在南海出版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周宏伟新作《突出“围城”——网络负面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海南省南海文化影像学术交流中心、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荣誉出品)一书终于呱呱坠地了!这不仅是网络舆情和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件喜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一件好事,更是政法工作的一件大事。因我多年来一直在政法战线工作,又担任过海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我很乐意从政法工作总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谈谈读了此书的看法。
该书共9章,约20万字。全书观点鲜明、导向正确,布局新颖,结构合理。开篇便旗帜鲜明地提出“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紧跟时代形势,切中肯綮,由此引出前面六章对开展舆情应对工作的理论体系构建,第七、八章为或详或简的案例分析,最后一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探讨。该书紧扣“维稳”主题,与政法系统总的工作目标一致。特别是对网络舆情“消防员”制度体系构建和对媒体、宣传部门、信息部门、政法部门、政协组织等开展舆情应对工作职责的论述,思路清楚,角度新颖,对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弘扬正能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对相关部门改进信息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且听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近几年来严峻的“维稳”形势表明,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舆情集散地和放大器,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数量逐年加速攀升,特别是负面舆情已对我党和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形成“围城”之势,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及时有效地化解负面舆情,破解“围城”困境,特别是打击网络谣言成为当务之急。该书从实际工作出发,论述了化解负面舆情的紧迫性和重要现实意义,阐述了舆情应对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从“维稳”工作需要出发研究舆情传播的特点、规律,特别是负面舆情的新动向和危害,提出了建立舆情“消防员”机制,大力开展舆情科学分析、引导和有效化解负面舆情社会危害等良策,并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又对舆情应对各主要责任方在舆情化解中的职责和工作理念、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论述。关于依法设立反谣言中心和建立咨询救助机制的建议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切实可行。
该书抛开多数“学院派”相关著作纯理论或纯案例的写作模式,尽量避免对网络舆情泛泛而谈,而突出负面舆情化解工作的主题;尽量避免生涩的专业术语而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便于普通舆情工作者、关注者阅读;同时书中还结合工作实践和生活实际,融理论交流与实践分享于一体,较好地实现了相对系统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良好结合,对做好舆情应对工作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也是宣传部门开展中央特别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参考资料。尤其是书中针对部分突出的社会舆情进行的或深或浅,或详或略的分析研究,对澄清相关问题,提高网民对谣言等负面舆情的警惕意识和鉴别、抵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关于舆情的思考分析是广泛而深入的,他多年的思考所获集中地反映到了这本书里。书中的主要观点也在2013年8月公安部开始的打击网络“大谣”专项行动和一段时间来主流媒体加大谣言反击力度的具体行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由此,也证明了作者观察、思考问题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这也通过在该书前言中作者对待负面舆情传播者三种类型的态度与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待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态度的一致性上再次得到体现。据悉,作者在同年9月份将书稿交给出版社时还不知道习总书记有此论述。
因此,这是一本紧扣“维稳”工作大局宣传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特别是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的及时之作,也创造了数个“第一”:国内第一本相对全面地论述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规律、新动向、危害,网络舆情“消防员”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工作的模式、流程、理念、方式方法以及政府部门、政协组织、媒体等各方力量应尽职责的初探之作;国内第一本针对负面舆情“围城”之势,提出化解网络负面舆情是维护社会稳定当务之急,并以非“学院派”的浅显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告诉人们舆情化解工作紧迫性、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接地气”力作;国内第一本资深网民“自干五”式探求真相,呼唤理性,化解负能量,弘换正能量,展示“草根”民本情怀的呕心沥血之作……
特别是对来海南来说,由于本地这方面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成果匮乏,因此这也是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研究网络舆情对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影响,融理论交流与实践分享于一体,不可多得的抛砖引玉之作,具有填补本地研究空白的重要意义。当然,从工作的持续性看,该书的研究仍具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加大研究支持力度的必要。
大力支持该书出版的南海出版公司编辑意见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失败后,转而改变策略,希望籍网络这个没有国界的无形战场,在文化、思想、教育等领域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目的很隐蔽,手段很高明,能力很强,支持力度很大,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及时警惕和认识其各种潜在危险,则可能带来影响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的现实危害。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群众甚至是一些政府官员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别有用心者对舆论阵地的不断侵蚀,社会各相关部门、机构、组织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大研究、宣传和培训力度。本书对化解负面舆情紧迫性的认识和呼吁,对负面舆情传播特点、规律与危害的总结以及对当下重要与常见舆情的分析研究对提高人们这方面的思想意识与鉴别、抵制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丰富我省在舆情研究方面的理论成果,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业界专家认为,负面舆情“围城”、“压城”是“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维稳”工作难度大、成本高,但是无论围得有多紧,压力有多大,“城”决不能被催倒、压垮。要做到“黑云压城城不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最终破解“围城”困境,这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担起责任,共同努力。
总之,该书称得上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星星之火,是提高传言鉴别力的闲暇读物,是检测负能量信息流的扫描枪,是网络谣言的粉碎机和灭火器,是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强心丸,是唤回独立思考理性的清醒剂,是不可多得的舆情工作参考书。正如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著名教授彭菊华先生所期待的,希望这本填补海南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新作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特别是能对海南的舆情研究和应对工作产生最大的推动作用,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多出成果,多做贡献!这,也是我的祝愿。
[作者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海南省公民道德与法建设促进会(筹)会长、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执行会长,海南省将中华传统文化成功运用 于监狱管理的主要倡导。曾任广州军区某部师政委(大校军衔), 转业后曾任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兼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海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等职。]
(注:因为该书尚未投放书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拍拍网上搜索书名订购,如搜索有困难,可点击
http://auction1.paipai.com/search/0/3FDAE65B000000000401000036622A58-F5C1.html)
——评《突出“围城”——网络负面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
● 张发
经过作者数月的艰辛孕育,在南海出版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周宏伟新作《突出“围城”——网络负面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海南省南海文化影像学术交流中心、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荣誉出品)一书终于呱呱坠地了!这不仅是网络舆情和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件喜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一件好事,更是政法工作的一件大事。因我多年来一直在政法战线工作,又担任过海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我很乐意从政法工作总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谈谈读了此书的看法。
该书共9章,约20万字。全书观点鲜明、导向正确,布局新颖,结构合理。开篇便旗帜鲜明地提出“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紧跟时代形势,切中肯綮,由此引出前面六章对开展舆情应对工作的理论体系构建,第七、八章为或详或简的案例分析,最后一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探讨。该书紧扣“维稳”主题,与政法系统总的工作目标一致。特别是对网络舆情“消防员”制度体系构建和对媒体、宣传部门、信息部门、政法部门、政协组织等开展舆情应对工作职责的论述,思路清楚,角度新颖,对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弘扬正能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对相关部门改进信息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且听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近几年来严峻的“维稳”形势表明,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舆情集散地和放大器,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数量逐年加速攀升,特别是负面舆情已对我党和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形成“围城”之势,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及时有效地化解负面舆情,破解“围城”困境,特别是打击网络谣言成为当务之急。该书从实际工作出发,论述了化解负面舆情的紧迫性和重要现实意义,阐述了舆情应对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从“维稳”工作需要出发研究舆情传播的特点、规律,特别是负面舆情的新动向和危害,提出了建立舆情“消防员”机制,大力开展舆情科学分析、引导和有效化解负面舆情社会危害等良策,并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又对舆情应对各主要责任方在舆情化解中的职责和工作理念、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论述。关于依法设立反谣言中心和建立咨询救助机制的建议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切实可行。
该书抛开多数“学院派”相关著作纯理论或纯案例的写作模式,尽量避免对网络舆情泛泛而谈,而突出负面舆情化解工作的主题;尽量避免生涩的专业术语而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便于普通舆情工作者、关注者阅读;同时书中还结合工作实践和生活实际,融理论交流与实践分享于一体,较好地实现了相对系统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良好结合,对做好舆情应对工作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也是宣传部门开展中央特别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参考资料。尤其是书中针对部分突出的社会舆情进行的或深或浅,或详或略的分析研究,对澄清相关问题,提高网民对谣言等负面舆情的警惕意识和鉴别、抵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关于舆情的思考分析是广泛而深入的,他多年的思考所获集中地反映到了这本书里。书中的主要观点也在2013年8月公安部开始的打击网络“大谣”专项行动和一段时间来主流媒体加大谣言反击力度的具体行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由此,也证明了作者观察、思考问题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这也通过在该书前言中作者对待负面舆情传播者三种类型的态度与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待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态度的一致性上再次得到体现。据悉,作者在同年9月份将书稿交给出版社时还不知道习总书记有此论述。
因此,这是一本紧扣“维稳”工作大局宣传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特别是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的及时之作,也创造了数个“第一”:国内第一本相对全面地论述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规律、新动向、危害,网络舆情“消防员”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工作的模式、流程、理念、方式方法以及政府部门、政协组织、媒体等各方力量应尽职责的初探之作;国内第一本针对负面舆情“围城”之势,提出化解网络负面舆情是维护社会稳定当务之急,并以非“学院派”的浅显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告诉人们舆情化解工作紧迫性、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接地气”力作;国内第一本资深网民“自干五”式探求真相,呼唤理性,化解负能量,弘换正能量,展示“草根”民本情怀的呕心沥血之作……
特别是对来海南来说,由于本地这方面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成果匮乏,因此这也是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研究网络舆情对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影响,融理论交流与实践分享于一体,不可多得的抛砖引玉之作,具有填补本地研究空白的重要意义。当然,从工作的持续性看,该书的研究仍具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加大研究支持力度的必要。
大力支持该书出版的南海出版公司编辑意见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失败后,转而改变策略,希望籍网络这个没有国界的无形战场,在文化、思想、教育等领域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目的很隐蔽,手段很高明,能力很强,支持力度很大,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及时警惕和认识其各种潜在危险,则可能带来影响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的现实危害。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群众甚至是一些政府官员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别有用心者对舆论阵地的不断侵蚀,社会各相关部门、机构、组织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大研究、宣传和培训力度。本书对化解负面舆情紧迫性的认识和呼吁,对负面舆情传播特点、规律与危害的总结以及对当下重要与常见舆情的分析研究对提高人们这方面的思想意识与鉴别、抵制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丰富我省在舆情研究方面的理论成果,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业界专家认为,负面舆情“围城”、“压城”是“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维稳”工作难度大、成本高,但是无论围得有多紧,压力有多大,“城”决不能被催倒、压垮。要做到“黑云压城城不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最终破解“围城”困境,这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担起责任,共同努力。
总之,该书称得上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星星之火,是提高传言鉴别力的闲暇读物,是检测负能量信息流的扫描枪,是网络谣言的粉碎机和灭火器,是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强心丸,是唤回独立思考理性的清醒剂,是不可多得的舆情工作参考书。正如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著名教授彭菊华先生所期待的,希望这本填补海南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新作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特别是能对海南的舆情研究和应对工作产生最大的推动作用,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多出成果,多做贡献!这,也是我的祝愿。
[作者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海南省公民道德与法建设促进会(筹)会长、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执行会长,海南省将中华传统文化成功运用 于监狱管理的主要倡导。曾任广州军区某部师政委(大校军衔), 转业后曾任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兼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海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等职。]
(注:因为该书尚未投放书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拍拍网上搜索书名订购,如搜索有困难,可点击
http://auction1.paipai.com/search/0/3FDAE65B000000000401000036622A58-F5C1.html)
Jan
31
《突出“围城”——网络负面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出版
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星星之火,
是提高传言鉴别力的闲暇读物,
是检测负能量信息流的扫描枪,
是网络谣言的粉碎机和灭火器,
是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强心丸,
是唤回独立思考理性的清醒剂,
是不可多得的舆情工作参考书。
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周宏伟的第三部著作《突出“围城”——网络负面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海南省南海文化影像学术交流中心、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荣誉出品,“网络舆情与新闻传播”丛书之一)近日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该书由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网络舆情与新闻传播”丛书主编彭菊华教授作序,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执行会长、原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兼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作跋。
该书共9章,约20万字,开篇便旗帜鲜明地提出“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紧跟时代形势,切中肯綮,由此引出前面六章对开展舆情应对工作的理论体系构建,第七、八章为或详或简的案例分析,最后一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探讨。该书紧扣“维稳”主题,与政法系统总的工作目标一致。全书观点鲜明、导向正确,布局新颖,结构合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国家实力、 影响力日益提升, 境内外网络媒体出现了大量于中国不利的负面舆情信息。特别是近年微博、微信的兴盛和 3G智能手机平台的助推作用,这些负面舆情信息大有“围城”之势,已严重危及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如何把握舆情及其传播的特点、规律,及时地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 提出正确应对的办法, 这是摆在政府、 企事业单位和公众人物面前的迫切问题。
该书作者结合多年来关注舆情动态和进行舆情分析的实践经验,以三年前提出建立网络舆情“消防员”制度为主要关注点,对舆情分析和应对工作进行了梳理,对舆情“消防员”机制进行了相对系统深入的阐述,这些研究对党政宣传、信息监管等部门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鉴于高级舆情分析师培训在国内刚刚起步, 人数尚少,该书也可以作高级舆情分析师培训和工作的参考读物。该书的视野主要是社会负面舆情,开展应对工作的主体也是对社会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党政部门、社会机构等, 一般企业、 公司的舆情分析和应对工作可以此为参考。
特别是对网络舆情“消防员”制度体系构建和对媒体、宣传部门、信息部门、政法部门、政协组织等开展舆情应对工作职责的论述,思路清楚,角度新颖,对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弘扬正能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对相关部门改进信息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虽然本书为舆情工作研究初探之作, 但仍然有其亮点。 一是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相结合。紧扣社会稳定的时代主题,紧跟“维稳” 工作形势,特别是负面信息“围城”之势,所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二是国内舆情工作形势与海南本地舆情工作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是作为一种研究著作,在本地业界尚属紧缺资源,具有填补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意义。海南舆情分析工作刚刚走上正轨, 2013 年 8 月份才拥有唯一的高级舆情分析师 (南海网) 。 据能够找到的资料表明, 目前海南舆情工作理论研究的著作尚为空白,因此该书可为填补空白之作。(详细情况请参阅张发先生写的书评文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星星之火》)

目录
序……………………………………………………………彭菊华 1
前 言……………………………………………………………… 5
第一章 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 ……………………………… 1
一、 初识舆情 ……………………………………………………… 1
( 一 ) 舆情与舆论、 网络舆情、 负面舆情 ……………………………1
( 二 ) 网络舆情的特点 ………………………………………………3
( 三 ) 舆情化解、 舆论监督、 舆论引导与新闻报道、 宣传思想
工作……………………………………………… ……… 5
( 四 ) 关于舆情研究的学科视野问题… …………………………… 5
二、 负面舆情的传播特点及其危害 ……………………………… 6
( 一 ) 负面舆情日趋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6
( 二 ) 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 …………………………… 8
( 三 ) 负面舆情传播的危害 ………………………… …………… 11
( 四 ) 负面舆情产生的新动向 ……………………… …………… 26
( 五 ) 海南网络舆情特点略论 ……………………… …………… 38
三、 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 39
四、 关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 “全球意识” 、 “全岛意识” 问题 … 42
第二章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亟待加强 …………………………… 44
一、 “网络舆情一定要关注, 但不要被左右” …………………… 44
二、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重要意义……………………………… 45
目 录1 - -
三、 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不足…………………………………… 45
四、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 搜集、 管理工作 ………………………… 46
五、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 47
( 一 )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概况 ……………………… …………… 48
( 二 )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要求 ……………………… …………… 53
( 三 )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 …………… 53
( 四 ) 舆情分析师的素质要求 ……………………… …………… 54
( 五 ) 实现舆情分析人机最佳结合 ………………… …………… 54
( 六 ) 负面舆情分析文章的写作 …………………… …………… 55
六、 建立完善的舆情 “消防员” 制度, 及时化解舆情热 点, 筑牢
负面舆情人民防线………………… …………………… 56
第三章 打造高素质的网络舆情 “消防员” 队伍 …… …………… 59
一、 网络舆情 “消防员” 的基本职责和作用……………………… 59
二、 网络舆情 “消防员” 的基本素质要求…………………………60
三、 网络舆情 “消防员” 工作的一般流程、 方式方法和原则 …… 64
四、 绩效评估—— —注重社会效益………………………………… 67
五、 关于舆情 “消防员” 的内涵是否确切的问题………………… 68
第四章 媒体在舆情 “消防” 中的社会引导责任 …… …………… 70
一、 舆情与媒体关系密切………………………………………… 70
( 一 ) 舆情的特点与媒体 ( 媒介 ) 的发展关系紧密 ……………… 70
( 二 ) 公共舆情事件的应对与媒体关系密切 ……… …………… 71
二、 社会的发展要求媒体加强自律, 履行社会责任 …………… 72
三、 网络媒体应尽引导之责……………………………………… 74
目 录 2 - -
( 一 ) 网络新闻媒体要尽好正面宣传引导之责 …… …………… 74
( 二 ) 网络互动平台要加强引导意识 ……………… …………… 75
四、 对手机短信平台的运用需小心谨慎………………………… 77
( 一 ) 媒体应走出急功近利搞短信经济创收的误区 …………… 78
( 二 ) 公益短信与手机报相得益彰,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双赢 ……… …………………………………………… 79
第五章 党政宣传、 信息和政法部门在舆情 “消防” 中的管理责任
…………………………………………………………………… 84
一、党政宣传、 信 息部门在舆情 “消防” 中的管理责任………… 86
( 一 ) 管理人员要强化 “把关人” 责任意识、 执行意识…………… 86
( 二 ) 善于正视不足, 勇于创新工作……………………………… 87
( 三 ) 建立健全紧急、 突发负面舆情快速应对机制……………… 91
( 四 ) 紧跟时代的步伐, 切实抓好宣传思想工作………………… 92
二、 政法部门在公共事件舆情 “消防” 中的治安责任…………… 97
三、 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工作, 加大正能量信息的传播, 不给
负面信息以生存空间 …………………………………………… 99
四、 舆情管理要把握好度, 防止走无政 府主义的邪路和舆论
一律的老路 ……………………………………… …… 105
第六 章 政协 部 门在 社情 民 意工 作中 开展 舆 情 “ 消 防” 工 作 的 独 特
职责和作用……………………………………………………… 107
一、 政协基层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存在薄弱点 ………………… 110
二、 切实履行政协渠道职能, 搭好党和政府与百姓的桥梁, 开
展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反馈工作 ……………………… 111
目 录 3 - -
( 一 ) 高度重视政协宣传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111
( 二 ) 加强政协宣传和信息工作, 推进基层信息公开, 让老百
姓及时知上情 …………………………………… ……112
( 三 ) 加强信息工作, 及时了解把握和反映社情民意, 把老百
的声音及时反馈给执政党和政府部门, 当政党部
门及时知下情…………………………………… ……113
三、 加强社情民意疏导应对能力, 着重提高负面社情民意
信息转化效果 …………………………………… ……115
第七章 热点舆情深度分析实例 ……………………………… 121
一、 关于三亚违章抢建抢种之风 ……………………………… 121
二、 关于海南建设公务员小区的热点问题 …………………… 140
三、 关于日本购岛引发的民意井喷问题 ……………………… 164
第八章 部分常见舆情浅析与引导 …………………………… 193
一、否定雷锋的问题: 网络否定雷锋的贴子用心险恶 ……… 193
二、 “9 号文件” 问题: 被披露的风险有多大? ………………… 196
三、 食盐抢购风波问题: 2011 年最新问候语—— —你买盐了吗?198
四、 日本核泄露问题: 当心日本核泄露对海南旅游可能存在
影响 …………………………………………………… 201
五、 小广告求子诈骗问题: 千里求缘求的是什么? …………… 202
六、 大学生迁户口问题: 跳了龙门不跳 农门是进步还是
无奈? …………………………………………………203
七、 莫言热问题: “莫言热” 叩问中国文学路在何方, 莫获奖
引发社会功利百态大曝光 ……………………… ……205
…
目 录 4 - -
八、 媒体煽情之风问题: 煽情之风不除, 难免再走 “海师门” 209
九、 儋州网络诈骗问题 ………………………………………… 212
十、 “响一声” 手机电话问题 : 手机新号段缘何成为诈骗电话
的 “名片” ? …… ……………………………………… 220
十一、 “艳照门” 问题: 反思 “艳照门” 的积极意义……………… 223
十二、 灾难期间的舆论问题 ……………………… …………… 226
十三、 “女兵” 奢华问题: 外媒关注中国 “女兵” 爱 LV 用意
何在? ……………………………………………… 233
十四、 倚树晨练问题: 健身错位还是报道错位?……………… 235
十五、 维护钓鱼岛等海样利益问题 …………………………… 238
十六、 新版黛玉问题: “被裸死” 是赤裸裸的意淫和炒 作……… 244
十七、 报道创新问题: 新闻报道中的 “巧遇” …………………… 249
十八、 许可证与安全问题: 证重要还是心重要?如何看待
三亚博爱幼儿园事件报道中的证? ……………… 250
十九、 贪腐年轻化问题: 贪腐年轻化暴 露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
弊端—— —从 海南 “杰出青年” 肖明辉被 “好处费”
撂倒说开去 ………………………………………… 251
二十、 厦门 BRT 事件: “亡羊补牢” 何如 “未雨绸缪” —— —
有感于社会 发展应尽量减少生命的代价 ………… 254
二十一、 网络问政 “元年” “最美网事” 问题: 以平常心冷静
看待 “最美网事” ………… ……………………… 256
二十二、 ( 兼小结 ) 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受伤的
总是网民?……………………………………… 259
第九章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相关法规问题 …………… 262
一、 互联网信息管理与言论自由 ………………… …………… 263
…
目 录 5 - -
二、 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律依据 ……………………………… 264
三、 互联网信息管理面临的法律方面的挑战 ………………… 266
四、 加强立法, 做到保护言论自由与坚 决追究传播非法信息
的法律责任二者兼顾 …………………………… ……271
五、 “两高” 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最新司法解释及其重要现实
意义 …………………………………………………… 274
六、 中国互联网大会倡议共守 “七条底线” …………………… 280
七、 以求真求实态度尽快依法设立反谣言中心和咨询
救助机制 ……………………………………………… 282
跋 ………………………………………………………… 张发 287
后 记 感谢生命中的贵人………………………… ……………295
目 录 6 - -
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星星之火,
是提高传言鉴别力的闲暇读物,
是检测负能量信息流的扫描枪,
是网络谣言的粉碎机和灭火器,
是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强心丸,
是唤回独立思考理性的清醒剂,
是不可多得的舆情工作参考书。
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周宏伟的第三部著作《突出“围城”——网络负面舆情分析、引导与化解》(海南省南海文化影像学术交流中心、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荣誉出品,“网络舆情与新闻传播”丛书之一)近日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该书由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网络舆情与新闻传播”丛书主编彭菊华教授作序,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执行会长、原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兼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作跋。
该书共9章,约20万字,开篇便旗帜鲜明地提出“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紧跟时代形势,切中肯綮,由此引出前面六章对开展舆情应对工作的理论体系构建,第七、八章为或详或简的案例分析,最后一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探讨。该书紧扣“维稳”主题,与政法系统总的工作目标一致。全书观点鲜明、导向正确,布局新颖,结构合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国家实力、 影响力日益提升, 境内外网络媒体出现了大量于中国不利的负面舆情信息。特别是近年微博、微信的兴盛和 3G智能手机平台的助推作用,这些负面舆情信息大有“围城”之势,已严重危及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如何把握舆情及其传播的特点、规律,及时地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 提出正确应对的办法, 这是摆在政府、 企事业单位和公众人物面前的迫切问题。
该书作者结合多年来关注舆情动态和进行舆情分析的实践经验,以三年前提出建立网络舆情“消防员”制度为主要关注点,对舆情分析和应对工作进行了梳理,对舆情“消防员”机制进行了相对系统深入的阐述,这些研究对党政宣传、信息监管等部门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鉴于高级舆情分析师培训在国内刚刚起步, 人数尚少,该书也可以作高级舆情分析师培训和工作的参考读物。该书的视野主要是社会负面舆情,开展应对工作的主体也是对社会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党政部门、社会机构等, 一般企业、 公司的舆情分析和应对工作可以此为参考。
特别是对网络舆情“消防员”制度体系构建和对媒体、宣传部门、信息部门、政法部门、政协组织等开展舆情应对工作职责的论述,思路清楚,角度新颖,对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弘扬正能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对相关部门改进信息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虽然本书为舆情工作研究初探之作, 但仍然有其亮点。 一是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相结合。紧扣社会稳定的时代主题,紧跟“维稳” 工作形势,特别是负面信息“围城”之势,所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二是国内舆情工作形势与海南本地舆情工作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是作为一种研究著作,在本地业界尚属紧缺资源,具有填补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意义。海南舆情分析工作刚刚走上正轨, 2013 年 8 月份才拥有唯一的高级舆情分析师 (南海网) 。 据能够找到的资料表明, 目前海南舆情工作理论研究的著作尚为空白,因此该书可为填补空白之作。(详细情况请参阅张发先生写的书评文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星星之火》)
目录
序……………………………………………………………彭菊华 1
前 言……………………………………………………………… 5
第一章 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 ……………………………… 1
一、 初识舆情 ……………………………………………………… 1
( 一 ) 舆情与舆论、 网络舆情、 负面舆情 ……………………………1
( 二 ) 网络舆情的特点 ………………………………………………3
( 三 ) 舆情化解、 舆论监督、 舆论引导与新闻报道、 宣传思想
工作……………………………………………… ……… 5
( 四 ) 关于舆情研究的学科视野问题… …………………………… 5
二、 负面舆情的传播特点及其危害 ……………………………… 6
( 一 ) 负面舆情日趋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6
( 二 ) 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 …………………………… 8
( 三 ) 负面舆情传播的危害 ………………………… …………… 11
( 四 ) 负面舆情产生的新动向 ……………………… …………… 26
( 五 ) 海南网络舆情特点略论 ……………………… …………… 38
三、 化解负面舆情是当务之急…………………………………… 39
四、 关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 “全球意识” 、 “全岛意识” 问题 … 42
第二章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亟待加强 …………………………… 44
一、 “网络舆情一定要关注, 但不要被左右” …………………… 44
二、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重要意义……………………………… 45
目 录1 - -
三、 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不足…………………………………… 45
四、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 搜集、 管理工作 ………………………… 46
五、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 47
( 一 )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概况 ……………………… …………… 48
( 二 )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要求 ……………………… …………… 53
( 三 )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 …………… 53
( 四 ) 舆情分析师的素质要求 ……………………… …………… 54
( 五 ) 实现舆情分析人机最佳结合 ………………… …………… 54
( 六 ) 负面舆情分析文章的写作 …………………… …………… 55
六、 建立完善的舆情 “消防员” 制度, 及时化解舆情热 点, 筑牢
负面舆情人民防线………………… …………………… 56
第三章 打造高素质的网络舆情 “消防员” 队伍 …… …………… 59
一、 网络舆情 “消防员” 的基本职责和作用……………………… 59
二、 网络舆情 “消防员” 的基本素质要求…………………………60
三、 网络舆情 “消防员” 工作的一般流程、 方式方法和原则 …… 64
四、 绩效评估—— —注重社会效益………………………………… 67
五、 关于舆情 “消防员” 的内涵是否确切的问题………………… 68
第四章 媒体在舆情 “消防” 中的社会引导责任 …… …………… 70
一、 舆情与媒体关系密切………………………………………… 70
( 一 ) 舆情的特点与媒体 ( 媒介 ) 的发展关系紧密 ……………… 70
( 二 ) 公共舆情事件的应对与媒体关系密切 ……… …………… 71
二、 社会的发展要求媒体加强自律, 履行社会责任 …………… 72
三、 网络媒体应尽引导之责……………………………………… 74
目 录 2 - -
( 一 ) 网络新闻媒体要尽好正面宣传引导之责 …… …………… 74
( 二 ) 网络互动平台要加强引导意识 ……………… …………… 75
四、 对手机短信平台的运用需小心谨慎………………………… 77
( 一 ) 媒体应走出急功近利搞短信经济创收的误区 …………… 78
( 二 ) 公益短信与手机报相得益彰,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双赢 ……… …………………………………………… 79
第五章 党政宣传、 信息和政法部门在舆情 “消防” 中的管理责任
…………………………………………………………………… 84
一、党政宣传、 信 息部门在舆情 “消防” 中的管理责任………… 86
( 一 ) 管理人员要强化 “把关人” 责任意识、 执行意识…………… 86
( 二 ) 善于正视不足, 勇于创新工作……………………………… 87
( 三 ) 建立健全紧急、 突发负面舆情快速应对机制……………… 91
( 四 ) 紧跟时代的步伐, 切实抓好宣传思想工作………………… 92
二、 政法部门在公共事件舆情 “消防” 中的治安责任…………… 97
三、 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工作, 加大正能量信息的传播, 不给
负面信息以生存空间 …………………………………………… 99
四、 舆情管理要把握好度, 防止走无政 府主义的邪路和舆论
一律的老路 ……………………………………… …… 105
第六 章 政协 部 门在 社情 民 意工 作中 开展 舆 情 “ 消 防” 工 作 的 独 特
职责和作用……………………………………………………… 107
一、 政协基层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存在薄弱点 ………………… 110
二、 切实履行政协渠道职能, 搭好党和政府与百姓的桥梁, 开
展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反馈工作 ……………………… 111
目 录 3 - -
( 一 ) 高度重视政协宣传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111
( 二 ) 加强政协宣传和信息工作, 推进基层信息公开, 让老百
姓及时知上情 …………………………………… ……112
( 三 ) 加强信息工作, 及时了解把握和反映社情民意, 把老百
的声音及时反馈给执政党和政府部门, 当政党部
门及时知下情…………………………………… ……113
三、 加强社情民意疏导应对能力, 着重提高负面社情民意
信息转化效果 …………………………………… ……115
第七章 热点舆情深度分析实例 ……………………………… 121
一、 关于三亚违章抢建抢种之风 ……………………………… 121
二、 关于海南建设公务员小区的热点问题 …………………… 140
三、 关于日本购岛引发的民意井喷问题 ……………………… 164
第八章 部分常见舆情浅析与引导 …………………………… 193
一、否定雷锋的问题: 网络否定雷锋的贴子用心险恶 ……… 193
二、 “9 号文件” 问题: 被披露的风险有多大? ………………… 196
三、 食盐抢购风波问题: 2011 年最新问候语—— —你买盐了吗?198
四、 日本核泄露问题: 当心日本核泄露对海南旅游可能存在
影响 …………………………………………………… 201
五、 小广告求子诈骗问题: 千里求缘求的是什么? …………… 202
六、 大学生迁户口问题: 跳了龙门不跳 农门是进步还是
无奈? …………………………………………………203
七、 莫言热问题: “莫言热” 叩问中国文学路在何方, 莫获奖
引发社会功利百态大曝光 ……………………… ……205
…
目 录 4 - -
八、 媒体煽情之风问题: 煽情之风不除, 难免再走 “海师门” 209
九、 儋州网络诈骗问题 ………………………………………… 212
十、 “响一声” 手机电话问题 : 手机新号段缘何成为诈骗电话
的 “名片” ? …… ……………………………………… 220
十一、 “艳照门” 问题: 反思 “艳照门” 的积极意义……………… 223
十二、 灾难期间的舆论问题 ……………………… …………… 226
十三、 “女兵” 奢华问题: 外媒关注中国 “女兵” 爱 LV 用意
何在? ……………………………………………… 233
十四、 倚树晨练问题: 健身错位还是报道错位?……………… 235
十五、 维护钓鱼岛等海样利益问题 …………………………… 238
十六、 新版黛玉问题: “被裸死” 是赤裸裸的意淫和炒 作……… 244
十七、 报道创新问题: 新闻报道中的 “巧遇” …………………… 249
十八、 许可证与安全问题: 证重要还是心重要?如何看待
三亚博爱幼儿园事件报道中的证? ……………… 250
十九、 贪腐年轻化问题: 贪腐年轻化暴 露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
弊端—— —从 海南 “杰出青年” 肖明辉被 “好处费”
撂倒说开去 ………………………………………… 251
二十、 厦门 BRT 事件: “亡羊补牢” 何如 “未雨绸缪” —— —
有感于社会 发展应尽量减少生命的代价 ………… 254
二十一、 网络问政 “元年” “最美网事” 问题: 以平常心冷静
看待 “最美网事” ………… ……………………… 256
二十二、 ( 兼小结 ) 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受伤的
总是网民?……………………………………… 259
第九章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相关法规问题 …………… 262
一、 互联网信息管理与言论自由 ………………… …………… 263
…
目 录 5 - -
二、 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律依据 ……………………………… 264
三、 互联网信息管理面临的法律方面的挑战 ………………… 266
四、 加强立法, 做到保护言论自由与坚 决追究传播非法信息
的法律责任二者兼顾 …………………………… ……271
五、 “两高” 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最新司法解释及其重要现实
意义 …………………………………………………… 274
六、 中国互联网大会倡议共守 “七条底线” …………………… 280
七、 以求真求实态度尽快依法设立反谣言中心和咨询
救助机制 ……………………………………………… 282
跋 ………………………………………………………… 张发 287
后 记 感谢生命中的贵人………………………… ……………295
目 录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