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11
须防释永信危机加剧传统宗教发展之惑及西方宗教信众之争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绯闻由来已久,一直扑朔迷离,真假难辨。7月下旬开始,举报一波紧接一波,事件奔向高潮,直到网上暴出言之凿凿但未经权威机构证实真假的讯问笔录等实质性的证据,人们开始确信传闻是真的。真是无风不起浪,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据报道,“释正义”从7月25日开始举报释永信拥有双身份证,且早已被开除僧籍,还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两女,28日第二次通过网络论公布多份包括少林寺前方丈、名誉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函件,以及此前举报提及女性身份、户籍信息在内的书证。面对首次举报,少林寺寺务委员会释延芷法师称纯属污蔑,少林寺官方网站也公布报案材料和《律师声明》,释永信本人亦表示不愿再说什么。而当“释正义”抛出第二批证据,释延芷法师回应媒体:“这个(真假)你们自己判断,我们相信党和国家。”……举报仍在继续。
  
      对一般受众而言,他们只是猎奇而已,关心的是这场纷争里有多少可供消遣的谈资,对貌似层次较高的“键盘侠”而言,他们更关心事情表面的是否曲直以及自己该如何去评判事情的方方面面牵涉的具体的人和事,告诉人们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以及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以示自己的高明。他们不愿花大把时间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去考察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执掌少林寺近30年的释永信为何会在少林寺的发展如日中天的今天被高热度地关注,事情难道就只是因为这个人可能是个“花和尚”那么简单吗?如果是这样,事情倒也简单,如果举报的事项是真的,就查处他,让他下台,并且声名狼藉,然后再推选一位高僧大德出任新的方丈。这样做了,事情就了结了吗?如果举报材料不实,就为释永信本人和少林寺本人正名。即使结果如此,每个网民都会像格式化硬盘一样清除之前所有接收的信息和记忆了吗?
      
      暂且抛开“释正义”等人对释永信的举报和舆论对释永信个人的质疑、非议,仅客观地考察,少林寺被世人非议最多的就是商业化气息太重。但是,人们发现,这也绝非少林的专利,它无非是在十年动乱之后因一部后来奉为经典的电影率先出了威名,并在重新受到世人关注的目光中逐渐“弘扬佛法”,日渐兴盛,不仅让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远播中外,而且给当地带来了旅游业的巨大发展,泽被世人。

       观察者网的文章指出,1981年,只有16岁的释永信(刘应成)来到少林寺时,少林寺只是一座破庙,有20多个和尚和28亩薄地,僧众生活止于早晚两顿玉米糊糊,中午每人俩馒头。而到如今,少林寺的资产规模已让许多人已无从想象。从释永信跟着师傅长期奔波于北京和郑州等地上访,去要回少林寺的寺院产权,到1987年释永信出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到如今少林的声名远播,如日中天,释掌管少林寺近30年,人们不难想象,释永信之辈当初仍然拒绝世间烟火气,不做那些被诟病的商业产业,结果会如何?[br][br]    
释永信危机只是一个表象,折射的深层问题恐怕是少林寺发展中面临的改革方向以及改革中的观念冲突等问题。少林寺如何发展牵涉到任何宗教都十分关注的“弘法”问题,而身为千古名刹的少林寺在经历特殊年代的冲击后,香火难继,这是和尚们最心痛的地方。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少林寺的发展成为时任住持的首要责任。释永信的师傅任方丈一年后圆寂时留下的心愿无非就是广修房、广积粮这么简单。而简单的心愿承载弘法的重任,作为弟子和后来的方丈,释永信自然知道这其中的艰难。少林寺要发展,要弘法,必须入世,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果断革新,加速发展,于是就有了伴随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少林寺充满各种非议的发展之路。[br][br]    

       最近网上对“假和尚”的讨论反映的是世俗社会对寺庙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如何解决自身“香火”——僧众兴旺问题,牵涉的是寺庙维持人员的职业化问题和要不要遵守清规戒律的观念冲突。一方面一些寺院接受信众的香火日渐旺盛,另一方面,诚心皈依佛门、一心事佛的真正出家人正在减少,寺院本身香火难继。目前寺院僧众的主要来源,除了传统皈依途径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聘任,二是佛学院培养。无论是聘任还是院校培养,都面临这样的尴尬: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愿过苦行僧生活。尤其是聘任制的“僧人”只是以此为职业,把在寺院的工作当作上班,白天是僧人,晚上是俗人,照样吃肉喝酒、唱歌跳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岳麓山脚下就有“211工程”院校的佛学研究人员发现,山上麓山寺的小和尚就已经有此迹象了。他们连俗家弟子都可能算不上,这就造成社会上指责的“假和尚”增多的现象。

      其实,在藏传佛教中,有的教派没有汉传佛教的诸多清规戒律,如现在其诗歌广为传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地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邬坚岭一带大多信奉红教,即藏传佛教的宁玛派,与得势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不同,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传统宗教之一的道教里更容易为人理解,道士勿须剃发,在民间混居世俗家庭的大有人在。如今道教南宗祖庭的海南定安文笔峰上,那些道士比和尚的日子恐怕要有情致多了。原本中国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其中的儒释道的基本理念各不相同。但是普通世俗之人并不能完全区分各种教派的教义教规,何况儒释道在发展中还时有融合。将宗教概念模糊化的世人只会形成一个简单的印象,即不论佛教、道教,都是主张出世之教,寺庙、道观都应该是远离红尘的清静之地,信众也都应该深居简出,在深山老林中清苦修行,不惹红尘之事。而少林寺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方丈的行事风格,在世人看来,似乎都有违千百年来既定的出世理念,更何况释永信本身的“桃色”绯闻,这从根本上冲击了世人的思想,自然会遭来非议。[br][br]    

      传统的僧人观念近年来正遭受着多重冲击,这是传统宗教面临的发展之惑,而中外宗教信众之争则是更应该受到关注的宗教、文化、政治议题。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和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的冲击,信仰危机、信仰缺失等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人们普遍重视的社会问题。在信仰出现真空的情形下,西方宗教抓紧时机与中共争夺人心,与中国传统宗教争夺信众,明争暗斗,明的不行来暗的,家庭教会、地下教会活动频繁。在农村很多地方,基层政权组织已经受到了外来宗教的严重挑战,组织被架空。教育领域,西方宗教已经通过儿童、少年读经班等活动渗透到幼儿园和大中院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少林寺为代表的汉传佛教在释永信的带领高调出世,不仅在国内发展良好,而且在国外也有了更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展示,也是对西方宗教在中国发展信众的一种反击。中国传统宗教应该有这样的国际视野和文化担当。[br][br]    而目前由于释永信个人绯闻的广泛传播,在真相到来之前,对少林寺乃至中国传统宗教的恶劣影响已经形成,并将产生持续的负面作用,这恐怕是那些津津热道释永信绯闻的网民们不会考虑的。现在网上已经有一些名人发表文章,公开表示在中国传统宗教和基督教的选择上,宁愿信仰后者,这样的负面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研究表明,从宗教的发展过程看,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和传统文化之间有这样的一个关系——传统文化盛行则基督教发展困难,而传统文化衰落则基督教有可能兴盛。因此,释永信的危机不只是释永信个人是否“花和尚”和贪腐的问题,也不只是少林的名誉问题,而是以目前影响最大最受关注的禅宗等本土传统宗教的发展问题。如何抓住中央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弘扬传统宗教和传统文化,保护爱国宗教,抵制非法宗教传播,这已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安全,也将影响到社会结构和执政党的执政之基。[br][br]    释正义实名举报和6少林弟子组团进京举报释永信,即使事遂人愿,遂的也只是少数僧众的心意,维护的是小义,而在佛家看来,更加大义的、应该维护的少林寺的清誉和光大佛法的机会却随他们的举报付之东流了,中外信众对少林寺的向往之心将深受其损,这该是谁最愿意看到的呢?

      从舆论应对的角度来说,从中国佛教协会到河南省各级相关部门,对释永信的危机问题的影响评估严重不足,并且应对相当滞后。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努力控制此事的热度,并极早查明真相。如果是谣言,能还少林寺和释永信本人以清誉,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倘若举报事实是真或部分是真,有关部门如何处理宗教事务,将是人们关注的亮点,而如何尽量减少事件对少林寺和中国传统宗教的不良影响以及对信众的心理冲击,将是更加困难而又必须努力攻克的难题。(@传媒观察)

(图片截自微信文章《“猪队友” 与 少林方丈释永信的真敌人》网页)

     (后记:开始写下“释永信危机需审慎处理”这个题的时候,进展很难,很想写,但是又不知如何着手。酝酿了数日,8月9日午觉闹钟响起之时,终于有点豁然开朗之感。于是将题改为:释永信危机与传统宗教发展之惑及中外宗教信众之争。8.10初及8.11午继续,最后改为本题)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