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5


从都市建制恢弘的孔庙到乡村简朴的宗族祠堂,从石村石宅石楼到黎村的船形茅草泥房;从丝绸之路上的瓷器到“破天荒”的进士牌匾,从深宅大院精美的窗花到名人故居的雕梁斗拱;从醒目的牌楼到多彩的照壁,从崖城的青砖石基到海南第一楼的琉璃碧瓦;从海口、文昌老街历经沧桑的骑楼到见证人世悲欢离合的古井古塔古墓古墙古炮台,从千年中和古镇的颓败到万年一瞬的火山记忆;从公仔戏到人偶剧,从渔民的俚语到书院的延绵不断的书声;从妈祖到洗夫人,从苏东坡到海瑞……本土众多的古建筑古意盎然,散发着历史的芬芳,流淌着文化的气息,传承着民族的人文精神,也成了摄影师镜的下的娇宠。

最近,海南省图书馆展出了这样一批体现海南古建筑人文风貌的摄影作品。这场由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南省图书馆、海南省民俗摄影协会等主办,海南省各市县摄影协会承办的摄影展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和海南本土旅游文化资源研究者的关注和欢迎,注定要在海南摄影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场展览共展出作品89幅,其中包含关于火山风貌的《万年一瞬》专题展大画幅作品37幅。题材基本涵盖了海南省境内各个市县目前已被发现的重要古民居。其中,从题材所涉地域来看,数量以海口居多。从作者看,共有包括“天涯浪客”、“天涯广角镜”等数十名擅长和执著于民俗题材的知名摄影师参加了展览。可以说是,不论是从民居题材上考察,还是从大画幅作品上审视,这都是本土民俗人文摄影作品和摄影师实力一次全面展示和大阅兵。

题材的性质决定了这些作品基本上都采用了纪实的手法。摄影师表现民居的摄影技术成熟,视角丰富,角度不一。仰视,引起人们对古迹的景仰之情;俯视,全面展示古迹的全貌;平视,引导人们静静地伫立、观察和思考;广角和特写等突破人眼的视力局限,给人以震憾,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单幅作品,颇费匠心,独具一格;长卷,宏观展示,气象非凡;组照,翔实全目,用心良苦……“那中和古镇苏东坡曾经到过的宋代古城还是那样雄伟和完整,那府城海瑞曾经迈过的古城墙的断垣依然遗存如旧,那些中凝结了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古塔更呈现出多彩的美感。那一幅幅雕刻精美的寓意吉祥的窗花,散发着古朴而隽永的文化气息,那一樽樽屹立百年而不倒的牌坊多像乡村开启的通向文明的窗口,更象乡村打量世界的不眠之眼,看尽沧海桑田、世态炎凉。”(引自《海南古民居·古建筑》摄影展前言)

特别是11位摄影师用银盐等记录的大画幅摄影作品,为人们展示了一万三千年前今广东、海南、广西沿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一带火山爆发后,炽热的岩浆凝固成的地质风貌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斑驳陆离的石道石碑石屋,静谧安详,飘渺着汉唐明清至今的传说。拙朴神秘的古庙神仙,灵动鲜活,流淌着源远流长的人性。自然的原生态、文化的原生态,淳朴的村人,便宛如这漫山遍野的花果斑斓万千。绿肥红瘦多彩的世界被摄影师们用大画幅胶片和玻璃湿板染成了黑白灰,一幅幅摄影作品记录的是现实的光影,表达的却是对生态、生存、生命的敬重。”(引自《万年一瞬》展览前言)这些作品有的通过传统胶片大画幅座机拍摄,有的通过传统的湿版工艺拍摄、制作,有的通过自己手工打制(DIY)的大画幅数码后背相座机拍摄,展示了摄影人对摄影的痴迷、精益求精和对传统技法的坚守,更显得难能可贵。

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精神沐浴,文艺工作者更需要从历史中寻找启示,从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活力。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欣赏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不仅具有宣传海南文化的作用,也具有进行景点导游的功能。在现场,笔者随机采访了一名认真欣赏、拍摄的观众,一位土生土长的海南女士,她表示,虽然自己到过海南很多地方,但是看过展览后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甚至不知道,她忙着把这些地方用手机拍摄下来带回去给儿子欣赏,希望以后能够去实地参观。

有的作品还具有抢救性纪录的意义,同时也引发了对文物保护的思考。如琼海蔡家大院,后来遭到盗挖,而之前的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较为原始的完整纪录,但是古迹知名后,伴随而来的保护问题也应该提前提醒有关部门重视,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又如以中和镇为代表的一些老街,许多老建筑每天都在趋向残破,正在慢慢消失,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修缮,有关部门和民间力量都应该尽早采取行动进行保护性开发。否则,原本留存不多的历史珍迹和人文旅游资源很多都会永远地消失了!

在明朝之前,虽然有过十二岁便以织机为题吟出“山河大地作织机”扬名科场,才华横溢却成为道士并开创道教南宗最后不知所终而让历代文人骚客感叹不已的白玉蟾,但海南一直被习惯性地认为游离在中原文化的边缘,直到朱元璋独具一格地把海南称为介于仙凡之间人间仙境般的“南溟奇甸”,海南才真正为更多的世人关注,并渐渐融入中原文化,从此人才辈出。但时至今日,艺术界“中心与边缘”的忧虑仍然存在,而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南省民俗摄影协会等能够抓住海南省古建筑这一既体现海南历史文化特色、展示海南在保存古建筑上的优势,又能融入内地文化艺术潮流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这是一件造福海南的盛事,必将促进海南与内地、海南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让海南的文化艺术传播得更远。

透过这些作品,笔者眼前涌的是一个个风尘仆仆、行色匆匆,穿街走巷,寻寻觅觅,时而蹙眉时而欢笑的身影,从中也足以看出这些摄影师对海南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勤奋创作、宣传海南所付出的辛劳,也看到了展览的承办者辛勤布展特别是民俗摄影协会等年来致力于民俗文化挖掘整理所付出的努力,对他们这种纪录和传播本土影像文化的壮举和无私奉献,市民有理由致以由衷的敬意。当然,这还是个美好的开始,笔者期待,以后这样的展览会更多些,题材更广些,专题更多更深更专些,表现手法更丰富些,喜欢本土文化的摄影师更多些、队伍的力量更大更强些!作为一个海口市民,一名摄影爱好者,笔者也期待在全国性、国际性的古建筑摄影大赛、大展中也能够看到海南古建筑的风采!(海南省南海文化影像学术交流中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