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7
莫言获奖引发社会功利百态大曝光
“莫言热”叩问中国文学路在何方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连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国内,反响之大尤为强烈,正如《环球时报》10月12日头版头条报道的一样:莫言获奖在中国引起轰动,媒体纷纷解读。那么,国人又该如何解读这种轰动效应、这股莫言热和这些解读呢?

不管世人对诺奖本身如何看待,对评委如何看待,对莫言如何看待,对这股热潮如何解读,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莫言获奖确实值得祝贺和高兴,但是如果为这事天天高兴得睡不着觉,甚至好像是新中国成立的那种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的豪迈就大可不必了。在笔者看来,莫言的获奖,是对莫言个人和他多年来潜心创作的代表作品一种肯定,而并非对中国文学母体的肯定。当然,即使当今中国文学再不争气,也不需要凭一个诺奖来评判。加之诺奖颁发方之前与中国之间产生的一些前嫌以及颁发方可能并不会承认的意识形态上的偏执,中国更不需要一个诺奖来肯定自己的文学成就。这个诺奖,其实只属于莫言个人和他的粉丝。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