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5
商业运作摄影赛事的一次尝试
“2011海南国际旅游岛城市人文摄影大赛”终于结束了。纵观比赛过程,网民意见有褒有贬,参赛选手心情也有喜有忧,虽然任何比赛都难以让大家皆大欢喜,人人满意,但对赛事中出现的问题和引发的争议确实是摄影界应该认真思考的。
作为商业运作摄影赛事的一次尝试,“2011海南国际旅游岛城市人文摄影大赛”相比以前一些大型比赛确实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从题材上看,以“人美”、“景美”、“心美”为主题,通过摄影艺术的独特表现力,全方位、多视角反映国际旅游岛的城市人文之美的立意无疑是好的,不仅紧扣时代主旋律,而且也顺应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潮流,还弘扬了社会的真善美,这种内容具体、分组明确的主题定位相对之前主题上有些类似的“最美海南”赛事“最美”的笼统和含糊不清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次,从版权意识上看,本次比赛对版权上的规定较一些赛事更加明确。如,“曾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奖项的摄影作品参赛,符合大赛主题的列入入选作品,但不参与最终大奖的评选”。这个规定,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一稿多投而在多项赛事获奖后用于出版等方面时出现“一女嫁二夫”的版权争议,也能防止奖金被某件获过奖的作品“垄断”,这对鼓励和发现摄影新秀是有利的。
三是对作品是否能够“PS”的规定上也很明确。征稿规则规定:“谢绝提供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相片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的适度调整,不得作合成、添加、改变色调等技术处理),这使得某些喜欢造假者失去了市场,让喜欢修改作品的投稿者更加潜心摄影作品的创作,除非他们的“PS”水平太高而能蒙蔽所有的观众!当然,“PS”不是不能做,但是那样的作品比的已不仅仅“摄”技,而且包含“设计”了。有的赛事是接受这种作品的,但是会明确要求进行说明,甚至为这些作品单独设一类别。
也许,本次比赛的可取之处还有更多,在此不一一枚枚举。在商业因素参与运作摄影赛事的情况下,本次比赛能够在以上这些方面较过往某些大型赛事取得进步,本身也已显示在运作上的专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本土摄影赛事的福音,也是广大摄影人所乐见的。以前曾经说过,利用摄影和摄影赛事来推动一地一景旅的游发展是内地的成熟惯例,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摄影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更多“人美”、“景美”、“心美”的摄影作品给海南的宣传作用将是巨大的。
勿庸讳言,前面也说过,本次比赛也出现了问题,引起过争议,说明赛事还确实需要完善。一是公布入围作品时作品的画质曾引起过较大的质疑。其实,只要认真思考一下,这样一项赛事,还有知名网友参与评选,存在低层次的技术缺陷的作品摄影人谁都可以看出,评委不会老眼昏花或者糊涂到分辨不清的地步,除非所请评委是摆设。我认为,虽然不排除可能存在个别技术缺陷或者技术争议的作品,但个中缘由更多还是误会,而责任更多应该归于图片上传者处理方式不妥当。虽然上传者可能出于版权考虑没有发画质较高的作品,但是也大可不必压缩到模糊而让人误解的程度,保护版权完全可以用保持一定清晰程度的小图的方式来解决的。这应该是赛事不够专业的地方之一。
二是赛事过程中一些细节没有注意。如有的作品在两个组里都出现了,这与“同一作品不得重复投稿”的规定是不相符的。又如,有网友质疑入围作用中有作品进行了装裱,这也与“勿装裱”的规定相北悖,同时有的作品上还有暑名,这也影响评选的公正,也是专业摄影赛事不应该出现的。再如,在赛事启事的“评奖办法及奖项”一项中两次说到奖项设置,其中相对后一次,前一次这样行文:“9月26日晚在明珠广场举行现场公众投票的抽奖晚会,奖项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10名,入围作品80名”,此句中的奖项设置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抽奖的奖项!此外,网友还对赛事颁奖时间的变更和短信通知现场领奖却没有兑现甚至连名单都不宣布等做法表示了不满,这都是赛事办法有损专业性的地方,需要注意。网友的意见还有不少,都需要举办方认真对待,切不可像有的赛事一样事先不认真,事中不闻不问,事后很被动。
当然,众口难调,大家都知道,任何赛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何况是商业运作的比赛,即使在利益分配上存在某些潜规则也是可以理解的。商业操作毕竟与纯政府支持的公益行为不同,运作上不宜强求与公益行为相同,关键是赛事要严谨,尽可能专业,投资方和参赛者要双赢。
(111013晚动笔,仅写标题和继续构思,14晚完成。2:43)
“2011海南国际旅游岛城市人文摄影大赛”终于结束了。纵观比赛过程,网民意见有褒有贬,参赛选手心情也有喜有忧,虽然任何比赛都难以让大家皆大欢喜,人人满意,但对赛事中出现的问题和引发的争议确实是摄影界应该认真思考的。
作为商业运作摄影赛事的一次尝试,“2011海南国际旅游岛城市人文摄影大赛”相比以前一些大型比赛确实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从题材上看,以“人美”、“景美”、“心美”为主题,通过摄影艺术的独特表现力,全方位、多视角反映国际旅游岛的城市人文之美的立意无疑是好的,不仅紧扣时代主旋律,而且也顺应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潮流,还弘扬了社会的真善美,这种内容具体、分组明确的主题定位相对之前主题上有些类似的“最美海南”赛事“最美”的笼统和含糊不清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次,从版权意识上看,本次比赛对版权上的规定较一些赛事更加明确。如,“曾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奖项的摄影作品参赛,符合大赛主题的列入入选作品,但不参与最终大奖的评选”。这个规定,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一稿多投而在多项赛事获奖后用于出版等方面时出现“一女嫁二夫”的版权争议,也能防止奖金被某件获过奖的作品“垄断”,这对鼓励和发现摄影新秀是有利的。
三是对作品是否能够“PS”的规定上也很明确。征稿规则规定:“谢绝提供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相片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的适度调整,不得作合成、添加、改变色调等技术处理),这使得某些喜欢造假者失去了市场,让喜欢修改作品的投稿者更加潜心摄影作品的创作,除非他们的“PS”水平太高而能蒙蔽所有的观众!当然,“PS”不是不能做,但是那样的作品比的已不仅仅“摄”技,而且包含“设计”了。有的赛事是接受这种作品的,但是会明确要求进行说明,甚至为这些作品单独设一类别。
也许,本次比赛的可取之处还有更多,在此不一一枚枚举。在商业因素参与运作摄影赛事的情况下,本次比赛能够在以上这些方面较过往某些大型赛事取得进步,本身也已显示在运作上的专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本土摄影赛事的福音,也是广大摄影人所乐见的。以前曾经说过,利用摄影和摄影赛事来推动一地一景旅的游发展是内地的成熟惯例,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摄影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更多“人美”、“景美”、“心美”的摄影作品给海南的宣传作用将是巨大的。
勿庸讳言,前面也说过,本次比赛也出现了问题,引起过争议,说明赛事还确实需要完善。一是公布入围作品时作品的画质曾引起过较大的质疑。其实,只要认真思考一下,这样一项赛事,还有知名网友参与评选,存在低层次的技术缺陷的作品摄影人谁都可以看出,评委不会老眼昏花或者糊涂到分辨不清的地步,除非所请评委是摆设。我认为,虽然不排除可能存在个别技术缺陷或者技术争议的作品,但个中缘由更多还是误会,而责任更多应该归于图片上传者处理方式不妥当。虽然上传者可能出于版权考虑没有发画质较高的作品,但是也大可不必压缩到模糊而让人误解的程度,保护版权完全可以用保持一定清晰程度的小图的方式来解决的。这应该是赛事不够专业的地方之一。
二是赛事过程中一些细节没有注意。如有的作品在两个组里都出现了,这与“同一作品不得重复投稿”的规定是不相符的。又如,有网友质疑入围作用中有作品进行了装裱,这也与“勿装裱”的规定相北悖,同时有的作品上还有暑名,这也影响评选的公正,也是专业摄影赛事不应该出现的。再如,在赛事启事的“评奖办法及奖项”一项中两次说到奖项设置,其中相对后一次,前一次这样行文:“9月26日晚在明珠广场举行现场公众投票的抽奖晚会,奖项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10名,入围作品80名”,此句中的奖项设置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抽奖的奖项!此外,网友还对赛事颁奖时间的变更和短信通知现场领奖却没有兑现甚至连名单都不宣布等做法表示了不满,这都是赛事办法有损专业性的地方,需要注意。网友的意见还有不少,都需要举办方认真对待,切不可像有的赛事一样事先不认真,事中不闻不问,事后很被动。
当然,众口难调,大家都知道,任何赛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何况是商业运作的比赛,即使在利益分配上存在某些潜规则也是可以理解的。商业操作毕竟与纯政府支持的公益行为不同,运作上不宜强求与公益行为相同,关键是赛事要严谨,尽可能专业,投资方和参赛者要双赢。
(111013晚动笔,仅写标题和继续构思,14晚完成。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