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30
八一和谐新论:新时期军转干部安排宜升不宜降

八十余载斗转星移,移的是位置,不移的是信念;八十年沧桑变化,变的面貌,不变的是军魂。人民军队从建军到现在,走过了辉煌的峥嵘岁月,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对于这些精神财富,我们也许根本没有资格做过多的议论,但是这丝毫影响我们思考过去,也并不等于说军队不需要变革。理想、信念、军魂、宗旨不能变,但是军队的管理方法以及与军队军人有关的政策制度是应该与时俱进的。把握好变与不变是新时期建设好军队建设的关键。因此,笔者值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结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才敢斗胆对军官转业安排的政策提出点个人也许不成熟的想法。

众所周知,军队干部转业制度是我军保持干部队伍稳定的一项制度,具体始于何时,笔者没有找到可靠的资料。但是可以保守的说,至少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算起。随着全国性战争的结束,相对和平的年代开始来临。虽然局部性和突发性的大小战争仍然有发生,但是影响不了从战争年代成长的大批指战员解甲归田或者转战到地方继续革命工作。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少年出英雄,在战时成长起来的干部由于战争的需要和锻炼,不仅参加革命工作早,生长快,相对年轻,而且数量多,职务高,如果按照原职务转到地方工作,势必不好安排或者安排不了,这是军队干部转业地方降级安排工作、甚至复员务农的根本原因。这些经历过战争洗礼,看多了生生死死,满怀热情建设新中国的老革命和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军队干部很容易理解党的政策,也不会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甚至再往后延续一段时间,长期稳定的实现这样的转业政策是经得起考验的。
Tags: , ,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