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26
重阳节不等于老人节   国人为何只知有老人而忘全民

现在社会上似乎有一种风气,说起重阳节,就以为是老人的节日,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误解,把重阳节和老人节混为一谈了。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佳节,历史悠久。它的由来,按照目前网络能找到的较为普遍的资料的说法是,《易经》曰:“以阳爻为九”,“九”被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这就是重阳节的来历。当然还有关于它来历的民间传说。传说,东汉年间,有一道士,他能知道未来之事。有一次,这个道士预言:他的徒弟恒景,全家二九相重这一天会遭大难。但如果这一天佩戴茱萸,再带着菊花酒躲到高山上去,就可以避开这场灾难。恒景照师父的话做了。到了晚上,他们全家从躲避的高山上归来,发现牛羊鸡狗果真部死光了。从这时起就有九月初九登高避邪的风俗。每逢这一天,全家人登高,饮酒赏菊,还把茱萸和菊花采下戴在身上和头上,以求平安长寿。

由此看来,重阳节并不等于老人节。首先,重阳节由来已久,而老人节是1989年国家命名的一个新的节日,只是或许因为重阳节的美好传统,就把节日安排在同一天。但是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节日重合了而已。而且这种情况在中国也不是唯一的。其次,重阳节和老人节的节日内涵也不尽相同。传统重阳节主要意义在于避邪祈福,活动形式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而老人节意义主要是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形式也沿用了传统重阳出游、登高等。 再次,设立老人节并非是取代重阳节,二者是共存,并有所关系。作为中国古老的节日的重阳节我们仍然要过,新的老人节也要过,不能喜新厌旧,因新废旧。重阳节是全中国人的节日,没有年龄区分,不能因为有老人节而忘记了重阳节的传统内涵,把重阳节缩小为老人节,成为老人的“专利”。我们要做的是,在普天同庆传统佳节的同时,要把敬老的中国传统也发扬光大。我们快乐,老人快乐,老人快乐,大家都快乐。

社会上之所以只知是老人的节日,而忘了是全民的节日,这是因为我们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漠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剥夺了自己快乐过节的权利,甚至移情别恋,把过节的热情放到了洋节的身上(当然,社会是发展的,世界不断融合,外来节日也是可以吸收的,如国际老人节完全可吸收,但知道的人似乎不多,完全只回归传统节日和只对洋节有兴趣都是不科学的)。好在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成为政府和人民的共识,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回归。让我们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多多思考,多多回味,多多享受那份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吧!      091025深夜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