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9
公交车话题之三:怎么看待中巴公交车的历史功过

海口的公交乃至整个海南各地城市公交都经历了一个中巴到大巴的更替过程。随着近来33路中巴车退市,大巴车上路,海口公交中巴车的队伍所剩不多。宽敞明亮开放冷气的大巴取代窄小拥挤不开空调的中巴,对市民来说,是好事,对城市来说,也是好事。但是对中巴车营运商来说,未必他们就高兴。做人要厚道,中巴车虽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它们曾经留下了许多的是是非非,但是如果历史的客观的看问题,不应因为它们的淡出而忘记它们的历史功勋。

90年代,海口应该是中巴车的天下,大巴车少,有也是老一代的,没有冷气。海口的中巴车的更新要滞后于内地很多,当90年代末,市民在为中巴车屡屡因抢客而致发生伤人事故而声讨中巴车时,内地大多已完成大巴车的更新换代,而中巴车在海口仍然在城市交通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应该肯定在海口公交并不发达的时代,中巴车作为公交的主体是作出了其历史贡献的。不仅是交通干线,也而且包括许多小街小巷,都是中巴车的停靠之地。单从海口城市街道的特点来说,中巴车的存在是必须的,因为早些年在海口街道不断拓宽前,大多是狭窄的街道,真要上大巴,还行不通。另一方面,本世纪初之前,泡沫经济泡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海口的城市人口不多,龙昆南、滨海大道人都很少,当然车不用多,过马路的可以大摇大摆,根本不必像今天这样担心受怕地等好久。至于南海大道,那时叫工业大道,基本没什么车过,公交车还没开通,这条路还是牛羊出没的地方。进入新世纪来,海口的城市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发展对公交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海口逐渐走出泡沫经济阴影经济复苏的结果。所以中巴车的兴盛是历史时期的特定需要决定的,而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积极肯定其在历史上曾经为海口城市交通和海口市民做出的贡献,也要客观看到其逐渐显现的局限,而正确看待它的淡出。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