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9
享此哀荣,为国虽九死而无悔

气笛、防空警报声同时响彻长空,平时里听惯的声音在今天这个时候显得如此的凄厉,婉如失去亲人的生者在痛哭,在呼喊亲人的名字,这一刻,群山低首,江河哀吼,草木含悲。中国政府和人民以三天时间和前所未有的尊贵礼仪沉痛哀悼自己的国民、自己的同胞,正如广大网友所认同的一样,这既是对逝者的无限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无限鼓舞。

中国自古是个讲义的国家,虽然历史上的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并没有形成现代西方意义上国家和国民的概念,但是,宽乏意义上的中华文明古国则在每个朝代都留下华夏深深的印记,正因为国之意义宽乏,无论是分崩离析的政权鼎立时代还是中华一统的时期,百姓心中有国。
朝代在百姓眼里不过是争夺王权的符号,国是不变的。因而,爱国报国之义长存民心。作为统治者,义也是他们常常用来鼓励有志有才之士报效朝廷报效君王的口号和依仗。只有讲义的朝廷才有义士为国出力,而失义于民的君王往往面临孤家寡人的境地。即使时间到了现代史时期,这样的故事也没有停止过。在八年抗战中,人们可以看到不少从一开始就处在社会底层的中国国民政府的士兵往往只有爱家之义而不明报国之义。当兵无非是谋生的手段,大敌当前,很多人不知为谁而战,一旦长官殉国或逃跑,他们便乱如散沙,甚至缴械投降,任人宰割。百年屈辱,慢慢激起了由上而下的家国之义,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而新中国成立后,翻身迈入新社会的人民更是前所未有的感受了国给予的家的温暖、关爱、尊严、自豪。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曾经做的还不是很完美。虽然大义凛然,然而大义与小义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为大义而不顾小义是常见的事,并且被赋予了高尚的名义。社会愈是稳定繁荣,给人展示大义的机会越少,而小义受到忽视,国与家的距离开始拉远。灾难是可恶的,我们痛恨灾难,但是在另外一种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这场场灾难给了人们激发内心深处大义的机会。而我们更要感谢的是在这场灾难中,我每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更加务实,关注民生、小义。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巩固,我们的爱心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的道义得到一次新的升华。网民对国旗降半志哀的建议和政府即时听取民意身体力行,并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的地震灾难举行全国哀悼,这不仅仅是人性小义的尊重,更是对人性光芒的凝聚,是对自古以来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淳朴民本思想的践行和升华。

我想,那些在灾难中不幸逝去的同胞,作为大国之普通一员,虽然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过的很平凡,也没有想过要什么无上的荣耀,但是身后他们却享受了如此盛大的哀荣,生者或许为他们没有亲身感受国家对生命的无上尊重而感到可惜,但是倘若他们地下有知,应该会感到欣慰的。国之大义和家之小义紧密结合起来的中国人正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民族凝聚力、团结力、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国有此爱民之义,百姓定当有最强报国之心。对家国大小之义和谐融为一体的国民来说,从此往后,定当常有此大义和情怀在胸:享此哀荣,为国虽九死而无悔。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