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5
纪念海南建省二十年有感:世纪茶艺---远去的繁华与喧嚣
铲车的声音终于渐渐平息下来了,位于繁华交通要道一角的世纪茶艺这座茶馆终于成为了一片残砖瓦砾。
这是在龙昆南路第四个衰落的大型娱乐场所(不知准不准确)。之前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中华茶社(名字也许有些记错)、中国茶道,中国城。
龙昆南,一条并不长的街,也并非过去海口和琼山的主要街道,但却是娱乐重镇。假若要仔细考量,还颇有些意思。首先,这四个场所的命名很大气,有气势,不是中国、中华,就是世纪,有种开天下风气之先的豪迈,也反应了当年海南改革开放之初海南作为特区在全国引领潮流的趋势。事实上,中国城也是号称亚洲最大的演艺城。其次,四者当中,三个与茶有关,一个以演艺为主,也反应了二十年来,海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再次,时到今日,四者的命运也各具千秋。中华茶社彻底消失了,中国茶道被置换了,经过改头换面,成了魅力100,留下一个空名,还在公共汽车站台牌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迹。中国城已经成为海口人和外乡人心中一一个品牌,一个路程碑,一地理名词,为什么改掉?正如前些日子有人反思海南地名更改的利弊一样。中国茶道,承载的不仅是茶文化,更多的是海南改革开放二十年的风雨记忆。中国城倒闭转行了,也留下了许多叹息,为什么曾经红极一时的还被海南政府当做一个窗口给国家领导人参观的一个代表,会变得如此悄无声息了?而世纪茶艺的未来还是个未知数。依我看,可以来个民意调查,看这片建筑推倒后地皮做什么用途最受市民欢迎,最有意义?我没有做过调查,不知这片土地最终会如何处置,但我我觉得可以建一片绿地最好。第四,思考四者今日的命运,也有些意思。城市的建设要有长远目光。中国茶道和中华茶社本上是邻居,但是茶社靠路近,茶道离路远,龙昆南路拓宽改造时,茶社被拆了,而茶道有一定的缓冲地带,仍有发展空间。从这就可以揣测一下二者的命运。其实从经营的眼光来看,也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停车和发展之用,发展才可能长远。同时中国茶道能够紧跟潮流变化,在适时的时候进行了全新的装修改,没有因为老析也被人抛弃,虽然我不造成其改名做法。而中国城似乎没有这种动作,虽然有发展空间,但是每当路过时,总给人一种不思进取,被时代抛弃的感觉。现在轮到世纪茶艺了,它到底会走向何方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透过世纪茶艺废墟的尘埃,我在回想它昨日的模样和这些场所昔日的喧嚣,依稀记起与它们相关的往事,给人的感觉却好似一个世纪的回眸。我竟有些怅然若失,有些后悔。因为多少天从旁经过,却未曾去仔细品味它们的过去。一切似乎那么近在眼前,又似乎那么遥远和陌生。
凝望这一片废墟,我看到随风飘去的不止是扬起的水泥尘埃,还有一个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不是繁华不再,而是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狂热从无序走向理智、和谐。
铲车的声音终于渐渐平息下来了,位于繁华交通要道一角的世纪茶艺这座茶馆终于成为了一片残砖瓦砾。
这是在龙昆南路第四个衰落的大型娱乐场所(不知准不准确)。之前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中华茶社(名字也许有些记错)、中国茶道,中国城。
龙昆南,一条并不长的街,也并非过去海口和琼山的主要街道,但却是娱乐重镇。假若要仔细考量,还颇有些意思。首先,这四个场所的命名很大气,有气势,不是中国、中华,就是世纪,有种开天下风气之先的豪迈,也反应了当年海南改革开放之初海南作为特区在全国引领潮流的趋势。事实上,中国城也是号称亚洲最大的演艺城。其次,四者当中,三个与茶有关,一个以演艺为主,也反应了二十年来,海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再次,时到今日,四者的命运也各具千秋。中华茶社彻底消失了,中国茶道被置换了,经过改头换面,成了魅力100,留下一个空名,还在公共汽车站台牌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迹。中国城已经成为海口人和外乡人心中一一个品牌,一个路程碑,一地理名词,为什么改掉?正如前些日子有人反思海南地名更改的利弊一样。中国茶道,承载的不仅是茶文化,更多的是海南改革开放二十年的风雨记忆。中国城倒闭转行了,也留下了许多叹息,为什么曾经红极一时的还被海南政府当做一个窗口给国家领导人参观的一个代表,会变得如此悄无声息了?而世纪茶艺的未来还是个未知数。依我看,可以来个民意调查,看这片建筑推倒后地皮做什么用途最受市民欢迎,最有意义?我没有做过调查,不知这片土地最终会如何处置,但我我觉得可以建一片绿地最好。第四,思考四者今日的命运,也有些意思。城市的建设要有长远目光。中国茶道和中华茶社本上是邻居,但是茶社靠路近,茶道离路远,龙昆南路拓宽改造时,茶社被拆了,而茶道有一定的缓冲地带,仍有发展空间。从这就可以揣测一下二者的命运。其实从经营的眼光来看,也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停车和发展之用,发展才可能长远。同时中国茶道能够紧跟潮流变化,在适时的时候进行了全新的装修改,没有因为老析也被人抛弃,虽然我不造成其改名做法。而中国城似乎没有这种动作,虽然有发展空间,但是每当路过时,总给人一种不思进取,被时代抛弃的感觉。现在轮到世纪茶艺了,它到底会走向何方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透过世纪茶艺废墟的尘埃,我在回想它昨日的模样和这些场所昔日的喧嚣,依稀记起与它们相关的往事,给人的感觉却好似一个世纪的回眸。我竟有些怅然若失,有些后悔。因为多少天从旁经过,却未曾去仔细品味它们的过去。一切似乎那么近在眼前,又似乎那么遥远和陌生。
凝望这一片废墟,我看到随风飘去的不止是扬起的水泥尘埃,还有一个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不是繁华不再,而是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狂热从无序走向理智、和谐。
Mar
15
大学生军队干部转业及安排的特殊问题值得研究和重视
大学生毕业到部队,转业安排现在是按照现有政策安排的,没有什么其他先例可循。自江主席提出的军队干部要依托国民教育的号召以来,从大学出来的干部越来越多,时至近两年,慢慢到了部分干部转业安置的时候,以后转业安排上他们逐渐将成为重要的比例。但是现行政策一般把他们当做一般军官对待,而没有考虑与大学毕业同样到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工作的大学生的职位及待遇安排的差异。比方说,都按照一般情况,大学毕业到部队,同样到一个副科(营)级职务,部队要经过实习一年(有的地方算入副连任职时间还好),副连三年、正连三年,而政府机关只要实习一年,科员三年,这里部队正连和副连两个各需三年的职务都只对应一个政府机关只需三年的职别:科员,平白要多干三年。而转业后,很多省还要将干了六七年才得到的副(营)科级别降为科员。他们已经把青春岁月献给了部队和国家,作出了更多的同龄大学生没有想过的牺牲,大多也做出应有的贡献,还得在服役的同时在个人职务级别上做出牺牲,转业后在安排上做出牺牲,与同龄大学生形成职务和年龄上的很大反差!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的转业大学生将越来越多,包括国防生和军队院校毕业生,这种反差和失落感将不利于现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稳定和转业大学生干部的心理和谐。虽是人微言轻之语,有关部门和中央领导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大学生毕业到部队,转业安排现在是按照现有政策安排的,没有什么其他先例可循。自江主席提出的军队干部要依托国民教育的号召以来,从大学出来的干部越来越多,时至近两年,慢慢到了部分干部转业安置的时候,以后转业安排上他们逐渐将成为重要的比例。但是现行政策一般把他们当做一般军官对待,而没有考虑与大学毕业同样到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工作的大学生的职位及待遇安排的差异。比方说,都按照一般情况,大学毕业到部队,同样到一个副科(营)级职务,部队要经过实习一年(有的地方算入副连任职时间还好),副连三年、正连三年,而政府机关只要实习一年,科员三年,这里部队正连和副连两个各需三年的职务都只对应一个政府机关只需三年的职别:科员,平白要多干三年。而转业后,很多省还要将干了六七年才得到的副(营)科级别降为科员。他们已经把青春岁月献给了部队和国家,作出了更多的同龄大学生没有想过的牺牲,大多也做出应有的贡献,还得在服役的同时在个人职务级别上做出牺牲,转业后在安排上做出牺牲,与同龄大学生形成职务和年龄上的很大反差!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的转业大学生将越来越多,包括国防生和军队院校毕业生,这种反差和失落感将不利于现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稳定和转业大学生干部的心理和谐。虽是人微言轻之语,有关部门和中央领导应该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