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9
有了海网宽频还需要电视台吗

这个数月前开始思考并应完成写作的问题有点意思,很多人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个人以为,虽然说前些年海南的电视媒体赶不上内地电视发达地区,但是离开了还真不行,至少本地电视还是提供了不少新闻资讯和文艺节目的,就算是海南的新闻资源再少,各媒体报的新闻有许多重复之处,就算你说某电视台老去翻人家报纸的版,但是毕竟是换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了解新闻的形式,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重复吧。

但是现在如果网络也出现了一种电视台,它能提供电视台所能提供的节目,还能回过头来看点播,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通过它了解海南以及岛外的新闻,那么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来了:我还要电视干吗?

这一切都依赖于被传播学称为网广播的时代的来临。网广播的出现和发达基于互联网宽带的普及和平时被人们习惯称为网速的宽带的飞速发展。喜欢上网的朋友也许对七八年前用48K的拨号上网记忆犹新,也许还记得曾经有过开通512K宽带的欣喜若狂,而今,除了LAN10兆到户的宽带外,早几年也只是传说的ADSL4兆、8兆都已经走入普通人家。网广播所依赖的充分的带宽资源已经没有什么问题,高清电影都已告别卡壳的痛苦感觉,那么在线电台广播、电视直播当然也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Nov 30
“最美海南”全球“亮剑” 开启本土旅游摄影新篇
                      水乡  布衣

不知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受了11月27日拙作《携手致力本土旅游摄影产业 推动海南旅游的更大发展》的启发或者激励,在全国大型摄影活动中沉寂多年的海南终于“发飚”了。11月6日,一份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发出的“英雄贴”-----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主办的“最美海南”摄影作品征集启事向全球摄影人发出盛情的邀请,其最高达3万元人民币的奖金着实让人们惊讶不已,这在全国赛事中尚不多见,足可以让“三月不知肉味”的摄影人兴奋起来,眼睛睁得似乎珠子要掉满一地!

请原谅笔者也许用词不当,但这一形容并不为过,海南的摄影人对党政部门充分发挥摄影图片资源作用的呼声早已普遍,对党政部门组织摄影比赛的“大手笔”期望已久。正如拙作中所说过的,借摄影来宣传本地的旅游资源是内地党政部门或景点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和习惯性做法,由此反观近年来海南摄影方面的活动,由网络媒体或者民间组织的活动也有一些,但是论规模、论力度、论奖项吸引力似乎不如内地。如果不是笔者孤陋寡闻,印象中近些年在国际国内各种大项摄影赛事活动中确实少见甚至不见海南的身影。这不是因为海南旅游资源少,没有特色,而是有关部门在建设海南的过程中或许忽略了这一点。因此,便有了看到琼海市委宣传部举摄影比赛之旗宣传琼海旅游做法后的感叹。
Nov 28
是谁胆敢把海南开除出中国?

带有国内长途区号表的笔记本(记事本,不是电脑)是司空见惯的了,这种附加资料对用户来说是生活必备的,生产商确实给人们提供了便利。但是,不知您有没有发现,这种长途区号表里会存在什么问题呢?

也许很多朋友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像过去一样经常在本本上写东西,当然发现问题的机会就很少了。笔者又何偿不是哪,但是据笔者观察身边用过的笔记本,发现有不少产家笔记本上国内长途区号表里存在一个惊人的问题,而且还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海南不见了!通常,笔记本在前面或者后面附带的国内长途区号表中,显示的中国行政区划从北京开始列举到台港澳一共是34个,海南排在广西的后面,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笔者发现的问题笔记本中有三种不同大小的笔记本都不约而同的把海南给弄丢了,有的顺序也不是按照正常的区号表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广东、广西、。。。。。。青海、新疆、台湾、香港、澳门的序列来排的。省级行政区划名称从头数到尾,从尾数到头都只有33个,其他都在,唯独不见海南的名字。如果说排序作些调整还可以给予理解的话,那把海南从区号表中开除出去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
Tags: , ,
Nov 26
别再炒作大学生当艄公当城管行不行
------兼谈媒体在些类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得失
    

最近看到网络又开始炒作硕士当城管的新闻了,就自然想起以前报道上经常出现的大学生当艄公、当猪倌的往事,笔者真搞不明白,为什么总有媒体喜欢拿大学生的就业说事,为什么有人在这些事面前总要惊诧?

不管是本科生当艄公、猪倌,还是硕士当城管,果真有那么大的新闻价值值得媒体和记者去炒作吗,果真值得那么惊诧吗?客观的说,这样的事对人们来说,还是不多见,有新鲜味,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是老是一种惊诧的状态去报道甚至炒作,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新鲜了,让人有点厌烦。毕竟时代已不是大学生是稀有资源的时代了,甚至也与刚刚出现这种新鲜事的时候也大不相同了。正如那个广为流传的第一个把女人比做玫瑰的是天才的故事一样,第一次你发现了这种事,是好新闻,但是往后还这样报道就越来越不能显示你的聪明和事情的价值了。如果你仍然要这样做,就值得人们去思考你到底是何居心了。

这种炒作目的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呢?是说我们中国大学生多了吗?是想说中国现在人口素质提高了,连船公、猪倌都需要本科生了、城管也需要硕士了吗?那请大家去看看中国的各地人口文化素质统计吧,看看基层政府的干部文化素质吧,看看最近电视上报道的关于民办教师的新闻吧。不用笔者多说,睁开眼睛就能从身边的事实看明白,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很多地方还很缺大学生,从中国的人口素质上来说,还需要提高更多的公民的教育水平。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新闻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呢?
Nov 24
                                         在海南听陈长芬讲座
                                   ------朴实和真实激励晚辈前行
                                                         水乡 布衣

陈先生的讲座是朴实的,一如他的为人。陈先生的讲座也是真实的,一如他的性格,爽朗、豁达。作为一位年届七旬的老艺术摄影家,他向海南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朴实的自我。

朴实和真实应该是摄影的本色,不管是艺术摄影还是纪实摄影。朴实是美,离开真实,任何摄影艺术也无从谈起。虽然艺术来源生活,又应高于生活,但是不能离开生活的底蕴。做为摄影人中的一份子,笔者等人也向来崇尚朴实和真实,反对过多的粉饰、做作、摆弄、炫耀。

在笔者看来,一个人真实的摄影水平在他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就已经决定了,你的思想、构图、对焦、曝光等决定和关系到你的摄影技术和作品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已经定格在那一瞬间,这一瞬见是你对摄影理解和掌握的真实写照。数码时代,后期处理技术可以弥补前期拍摄的种种不足,也可以完成许多前期靠拍摄技巧难于甚至不能实现的效果,但是真正的摄影水平不是靠后期练就的,正如现在中医如果过多的依靠现代的设备,那么中医只能衰败一样。

笔者很反对摄影初学者过早涉足图片处理软件,因为那可能容易让摄影者产生虚幻的成就感、满足感,也容易误导他们以为好的作品就是靠这样的手段实现的。曾经,在对图片处理软件接触不多的时候,笔者也有过望图兴叹,自叹不如的心路历程,但是现在仍然认为初学摄影者不必在那些艳丽华美的作品前妄自非薄。初学者有必要了解作品产生的过程,一味的兴叹不如去了解作品背后的工作。作品的作者也应该在作品交流时对作品产生的过程作简单的介绍,特别是使用过何种特殊设备、何种特技、何种后期处理,而不能故弄玄虚,当然如果你要保留那另当别论。了解了作品的产生过程,读者就不会产生神秘感和盲目的崇拜了,对作品的理解也会容易些。摄影人应该真实的面目面对他作品的读者,在作品交流时也有必要还原作品的真实信息。

笔者没有读过多少的摄影理论,喜欢自己琢磨。虽然由于爱好和工作关系,笔者等涉足摄影虽然有些时月,但是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什么条件和外界交流,对摄影界的历史和现在的人和事知之不多,不认识什么名家、大家,拍东西大多是自娱自乐自给自足,没有拿出去参加过什么比赛。后来偶尔在本地论坛上发贴交流,也都以发原片为主.,与论坛中刻意修饰之风有些离群。虽然有时也去尝试和体验一下某些刻意雕饰的技法,但是终究不太习惯,较少为之。看片也不看来头,敬重权威却不迷信权威,崇尚让作品说话。相对封闭的摄影状态决定了多年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喜好和对摄影的理解。笔者要感谢此次“最美海南”摄影活动带来了两位大师级的摄影家,一位是新闻摄影家,一位是艺术摄影家,刚刚与海南摄影人做过交流的新闻摄影家贺延光先生与陈先生同样有着朴实和真实的特点,他们的现身说图,不仅让笔者了解了一个摄影家的真实的大师面貌、摄影思想、摄影理念、摄影风格、摄影作品,也让笔者更加坚定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和思想。091124午

分页: 16/47 第一页 上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